四、
天启六年正月十五日,努尔哈赤出发,行军二日,于十六日抵东昌堡,次日十七日开始渡过辽河。先后占领右屯卫、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等七城,原来驻守这些城卫的明兵,都遵从高第的命令,“焚房谷而走”,撤入关内。后金兵“如入无人之境”,未遇任何抵抗,直取宁远。二十三日,抵达宁远城郊。努尔哈赤以攻心为上,欲收不战而得之效,先派去被俘获的汉人进城,给袁崇焕传信招降。袁崇焕完全拒绝了努尔哈赤的武力威胁与高官之引诱,表示了他誓与宁远共存亡的决心。
二十四日,努尔哈赤下令发起总攻,先以主要力量抢攻城西南角。后金士兵推出楯车,后边是骑兵、步兵施放弓箭,万矢齐发,如飞蝗一般飞向城去。宁远城上共有大炮十一门,安设在城的四面。虽然红衣大炮可以对付后金的楯车,但是平均每个方向只有四门大炮,火力密度太小了。尽管史料上说的热闹,什么“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但是据王进贤估计,从总体上看,作用并不大,可能在精神上所起的作用远比实际作用还要大一些。直接的证据就是有不少楯车直抵城墙脚下,并没有遭到毁伤。楯车的顶部以厚板遮蔽,后金兵隐藏在里边,手持斧镬凿城,有三四处高约二丈余的高墙都被凿出了大窟窿。情况已危险到了极点!明军将被褥单裹上火药,卷成一捆捆投掷城下。后金兵正攻城,忽见被褥单遍地,争相抢夺。这时,城上明兵急速投下点燃的火箭、硝黄等易燃物,被褥中的火药忽地燃烧起来。眨眼间,火势飞腾,扬起一人多高。后金兵惊惶地扑打身上的火苗。不料,越扑火势越凶,“火星所及,无不糜烂”。大量的后金兵活活被火烧死。这才是导致后金失败的真正原因。一旦失去了楯车的掩护,后金还真拿高大坚固的宁远城没什么办法。他们反复冲击,毫无进展。
后金兵在城西南角伤亡很重,于是转攻城南角,仍用板车遮盖,潜伏在里边的兵士仍用斧凿城。袁崇焕又改用一捆捆柴草,上面浇油并掺上火药,用铁索系到城下。板车、楯牌被火点燃,迅即烧成一片火海,潜伏在里边的士兵纷纷被烧死。
到了晚上,激战仍在进行,后金兵冒死不退。城上举火,又把火球、火把投下,顿时城上城下,如同白昼。后金兵继续遭到重大伤亡,尸体到处“堆积”。
次日,后金发动新的攻势,喊杀声、炮声与北风的怒吼声交织在一起,战斗的激烈程度同昨日一样,到下午申时(约当15—17时),后金兵没有一个敢靠近城下。八旗将领虽挥刀从后面驱赶兵士进攻,但一到城下扭头就往回跑,伤亡者在他们之中纷纷倒下。活着的人只得把他们同伴的尸体抢回来,运到西门外瓦窑,拆下民舍木头,举火焚化。
到了第三天,即二十六日,后金兵仍将城围住,明兵不断发射西洋大炮轰击。努尔哈赤无计可施,便派武纳格率蒙古军转攻觉华岛。该岛为明兵的屯粮之所,屯粮料八万二千余石,驻兵七千余人,除护卫粮料,还为宁远应援。武纳格乘结冰之时,率八旗兵冲入岛中,明兵无险可守,经受不住惯以冲杀为长技的后金骑兵的迅猛攻击,岛上七千明兵全部战死,他们的将领如参将金冠、姚与贤等皆力战而死。岛上还住有“商民男妇”,也都惨遭杀戮。
二十七日,努尔哈赤率大军解围,自兴水县白塔峪灰山箐处东归。努尔哈赤自二十五岁兴兵以来,四十三年间,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忿恨而回”【1】。
【1】《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五、
大明朝屡次战败,但是依旧能够保持住同蒙古诸部的“友谊”。穷兵黩武的后金政权,虽然只有一个算不得失败的失败,却失去了蒙古诸部的“友谊”。其实真的较起真来,也算不得什么失败,不过是攻打宁远城没有打下来。部队是有一点损失,由于后金保密工作做的好,世人都搞不清楚后金死了多少人,但是肯定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况且后金还在觉华岛上击杀了7000明军,获取粮料八万二千余石。从绝对损失上来讲,明庭应该远远大于后金。
但是就这么一次算不得失败的失败,对于依靠武力维持政权的后金政权来讲却是灾难性的,其刚刚开始好转的生存环境立即恶化了,蒙古诸部对于后金政权的态度立即暧昧了起来。虽然后金政权屡战屡胜,但是一次失败就有可能失去蒙古诸部的“友谊”,这真的是足以让穷兵黩武之辈引以为鉴。其中表现最为激烈的就是喀尔喀诸部了。听说后金政权宁远新败之后,本来已经涣散、处于半归附状态的喀尔喀诸部立即移营,远离后金政权,去追求自己的发展和自由。
努尔哈赤无奈,不顾年事已高、宁远新败、经济凋敝等困难,于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4月,亲自提兵,远征喀尔喀蒙古,杀囊努克,追击至石拉姆论河流域。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杀一杀这种风气,很快自己建立的后金政权就会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险。国外,蒙古诸部纷纷叛离,自己平白多了不少对手;国内的汉民受到鼓舞,会加紧叛逃、闹事,给本来就很不稳固的统治雪上加霜。
然而,努尔哈赤刚刚回到沈阳,屁股还没坐热,让他更头疼的消息就来了。chapter;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