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香蕉小说网>历史军事>登辽风云录> 第四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节(2 / 2)

韩润看到代善风尘仆仆而来,急忙跪拜:“见过大贝勒。”

代善不耐烦地道:“起来吧!起来吧!快说说战况怎么样了!”

韩润:“明军来的时候走得非常小心,前后左右都布置有大量的哨探,每隔一段时间就放一次烟花,让我们很难对他们下手。不知怎地我们的埋伏就被他们发现了,派出大量的夜不收专门对我们的埋伏阵地进行集中探查。因此他们才临近伏击地,就排出了战斗队形与我军接战。现在,明军以战车为依托,摆出一副和我军长期作战的架势,似乎并不着急去援救金州城。”

代善一边听,一边举着大金国唯一的一部望远镜向明军眺望。

代善:“组织过进攻了吗?”

韩润:“试探性的进攻过一次,但是敌人的火力太猛了,还没有组织强攻,我觉得如果组织强攻必定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况且今天下雪,使用弓箭会受到一定影响。”

代善继续观察着明军。明军和后金军正处于僵持阶段,双方都密切地注视着对方,但是都没有发动主动进攻。明军以战车为依托,围成一个方阵,明军士兵躲在战车后面进行射击,战车上撑有雨遮。在两辆战车的中间架设有一门火炮,火炮上面有遮板,用以掩护操纵火炮的炮手。

这种战车,是王进贤参考了戚继光式战车和捷克胡斯战争【1】中胡斯教塔博尔派【2】所使用的战车,设计而成的新型制式战车,经参谋总部讨论修改,配发全军。

王进贤感到戚继光式战车,也就是戚金在浑河岸边使用的战车,过于笨重了,他更加青睐胡斯教圣杯派所使用的战车。胡斯教战车是由当时捷克农民普遍使用的四轮马车改造而来,极为便捷。其中的一面用以铰链连接的木板作为掩护,外罩帆布,车与车之间用盾牌做掩护。但是胡斯教战车最大的问题在于火炮,戚继光式战车固然笨重,但是每辆车上却安装了两部佛郎机作为火力支援,而胡斯教战车则没有配置火炮。一方面,胡斯教——特别是塔博尔派,其主体是受压迫的农民,因此缺乏资金制造大量的大型火炮;另一方面,胡斯战争发生在15世纪,其科技水平和17世纪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其时的火炮的性能及其发挥的作用都限制了其大规模在战车上的使用。即使考察戚继光式战车,其上配置的火炮也只是四号佛郎机【3】,王进贤认为其火力效果无法让人满意,不能很好的起到火力支援的作用。王进贤经过考察认为,一号和二号佛郎机过于笨重,不利于携带行军,只有三号佛郎机在火力和便携性上达到一个平衡,适合于移动作战使用。但是即使是戚继光式战车,也无法承受一门三号佛郎机发射时所产生的后座冲击力。而单独为三号佛郎机设计的战车又无法满足掩护步兵的需求。经过反复试验、考虑,王进贤终于放弃了将三号佛郎机与战车有机结合的设想,而是采取了一种变通的办法。

王进贤式战车主要参考捷克胡斯教战车,是一辆四轮马车,便捷、快速而承载力大。其一面用以铰链连接的、可收起的木板作为掩护,作战时放下木板,外罩帆布和生牛皮。火炮则使用三号佛郎机,参考英国船舱内火炮的模式,在佛郎机底部安装了一辆小车,行军时,佛郎机和小车作为一个整体安放在战车上,战车作为一种载具;作战时,士兵通过抬杆将佛郎机及小车整体放在地上,发射时小车向后移动,以抵消后坐力。英国人的这一项发明可以说是一项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发明,如果不是这一个小小的发明,英国不可能将一大堆火炮分层放在战船上。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无论多好多大的战船也不可能承受这么多门火炮同时发射产生的后坐力。没有足够的火炮齐射,那么英国和西班牙海上争霸的结果殊难预料。胡斯教战车作战时,战车之间以盾牌作为掩护,王进贤式战车因为引入了大量的火炮,因此在战车的上部用遮板加以固定,一方面固定战车之间的相对移动,一方面为士兵提供一定的掩护。

【1】捷克农民战争又称胡斯战争,年,它是欧洲历史上时间较长、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这次战争以捷克民族英雄胡斯的宗教改革为旗帜,以胡斯党人为领导,所以称胡斯战争。

【2】当胡斯运动还带有浓厚民族的和宗教的性质时,实际上就已经把要求剥夺天主教会强占财富和限制其权力的全体捷克人民联合起来了。但是,随着斗争的不断发展,胡斯党人分裂为温和派(以圣杯派为代表)和激进派(以塔博尔派为代表)。圣杯派联系市民阶级、部分贵族和有产知识分子,他们只提出改革教会的要求。塔博尔派(因塔博尔城而得名,是胡斯党人民主阵营的中心)由农民、城市贫民、小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小贵族和部分中等贵族组成,他们要求铲除封建制度。

【3】戚继光14卷本的《纪效新书》记载,佛郎机可分为1-5号,其长度依次为尺、2-3尺、1尺。其中,1号、2号佛郎机尚无实物出土,可能是因为制造难度较大,因此制造数量少,或者根本没有制造。

六、

代善所看到的就是这种新式的战车。代善除了看到新式的战车之外,还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明军士兵在面对自己这个主要的作战方向上,相互之间站得很近,几乎快到了肩并肩的地步,根据发射火绳枪的规范,这是非常危险的。火绳枪因为需要用引火物点燃火绳;同时火绳在发射后会被弹飞,而发射火绳枪的士兵几乎全身都有引火之物,因此挨得太近很容易相互引燃。所以发射火绳枪,士兵之间至少要距离一臂的距离。

代善:“明军挨得这么近,怎么发射火枪?”

韩润:“大贝勒您还没有看到刚才对战的时候。对此我也很奇怪,他们不但现在挨得很近,刚才发射火枪的时候挨得也很近。而且我注意到他们发射时没有点火的过程,装上火药后就直接发射了,因此火力密度大大高于以往,我怀疑他们发射的不是一般的火枪,恐怕是王进贤又搞什么新玩意了。”

他们不知道,登莱镇的一线部队已经开始换装燧发枪了。

使用火绳枪,由于装填、点火、烟火的原因,枪手与枪手之间的距离至少有一人的间距。而燧发枪则没有这个问题,枪手与枪手之间可以相对紧密的站在一起,极大增强了火枪的火力密度。而且不需要点火也大大提高了发射的速度并减少了所需携带的物品。当然,下雨下雪对于发射燧发枪还是有影响的,但是影响大大低于火绳枪的发射。

其实,水师右营早就研发出较低成本的燧发枪,经过试验,击发率也在一个不错的水平。一线部队对于换装的渴求非常强烈。倒是王进贤有些犹豫,除了大规模生产之后,是否能保持燧发枪良好的水准,特别是击发率之外还有一系列问题外;他还担心换装之后,普通士兵对于新武器的掌握程度问题。在眼下战火正炽的情况下,骤然换装,对于部队的战斗力是否会产生影响。王进贤不得不考虑更多的问题。除了严把生产质量关之外,王进贤要求部队加强对新式武器的掌握,以“阵”为单位,只要一阵有一人燧发枪掌握不过关,那么全阵都不予换装。除此之外,新式武器的登场也会改变部队的战术,王进贤要求加大在训练场上对燧发枪的使用和总结,争取在作战中使用新的战术,能够充分发挥新式武器的作用。

其实,在金州城中的明军使用的就是燧发枪。但是由于每次进攻,明军只放一次枪,离得又远,代善没有发现。

联想到明军可以远射至2里的火炮,代善骂了一句脏话:“xxx的水师右营”。

韩润:“贝勒爷,还有一件事,您看这旗号,那不是水师右营的。”

代善:“是吗?”他将望远镜移到旗帜上,只见一个大大的“唐”字,旗缝上赫然写着几个小字“文登营”。

代善几乎不带任何感情的回答:“是唐文焞的文登营。”

后金的谍报系统十分发达,是后金能够制胜的法宝之一。登莱镇正在进行的大张旗鼓的改革,不可能逃过努尔哈赤的眼睛。对于登莱镇番号、人员和军事主官的变动等情报,后金的贵族了如指掌。如今,看到唐文焞的文登营,代善知道这是登莱镇的三大主力陆战营之一,他们的出现代善并不吃惊。让代善心底发沉的是文登营如今所展现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本来一个水师右营就够受了,如今又多了一个文登营,假如登州营和即墨营也变成这个样子,以后这辽东半岛真的够受的。后金在这个战略方向上将面对至少1万五千精锐明军的威胁,他简直不敢想下去。不过既然不是水师右营,代善多少也有点放心了,他敏锐的捕捉到部分明军士兵作战时的慌乱和生涩。“比起水师右营还是逊色一些。”

代善心想:“兵法有云:十则围之。我才带了8000人,还要顾及金州,硬吃是不可能的。”他寻思着能找到文登营的一个漏洞,再从金州方面调1000精兵过来,击溃文登营,再趁势掩杀,必定能让文登营从此一蹶不振。

正在他琢磨怎么对付文登营的时候,哨探来报:从旅顺方向又来了三支人马,一支是戚柞国率领的登州营,一支是齐仓率领的即墨营,一支是王进贤亲自率领的水师右营。三支队伍各有3000人马,依次向南关方向开进,眼看就要到达南关了。

“什么!”代善大吃一惊。这一回来金州,他只带来8000人马。由于后勤压力太大,虽然几经删减,但是这8000人也不可能都是战兵。而这已经是后金政权在金州这么遥远的距离上,后勤可以勉力长期支援的极限了,这还是在后勤没有保护的前提下做到的。而眼下从旅顺方向开来的部队有9000人之多,加上文登营的4000人,再加上金州城内的明军,明军总数在15000人以上。如今,仅仅面对文登营和金州两个作战方向,兵力已经感到吃紧,这怎么又来了三支明军。现在不要说包围金州城、吃掉文登营,就连自己都有被明军包围吃掉的可能。

集中优势兵力一向是作战的不二法门。现在摆在代善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激进一点方法,是学习父亲在萨尔浒战役中的方法,集中全部兵力,先吃掉唐文焞的文登营,再回头吃掉金州城,之后再考虑还在路上的三支明军。可是,眼下看文登营的架势,一时之间难以拿下。更别提金州城了,若是能一鼓作气不早就拿下了吗!那就只有第二种办法了,先把兵力集中到一起,再徐图撤退。只要将兵力集中,想吃掉我代善——哼!也没有那么容易!

代善:“韩游击,我先去金州城安排一下,你组织撤兵,退到金州城,与我合兵一处。”

韩润:“遵命!”chapter;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