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他们为何凑到一起,就不再详细介绍,反正,这一通人常来王大娘家,也是熟客。
而今晚,他们吆五喝六的,推杯换盏的,玩了个尽兴。
当然,食材肯定留了很多,这是有意为之。而且,他们在王大娘的被褥、抽屉及竹篮等地方悄悄放了很多银子。
这些银子,待王大娘察觉且找到众人退还时,却没有人承认是自己的。无奈,王大娘只好作罢。当然,她对大家的好意是心知肚明。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初二一早,易风见到了小板凳。小板凳把参宴名单全部奉上,一个不落。随之,易风便安排鲁、秦、方、齐四人按照名单审查外臣,让花姐和凌飞去宫内调查。
至于他自己,则与风青青奔向李府。
李府并未在城内,而是在北郊。北郊有个集镇,名为“安平侯镇”,李府就在镇子上。
说到这安平侯镇,还要从李祺谈起。当年,李祺被赦免后不久即去世,随后,朱棣封其子为安平侯。再之后,朱棣迁都后,便在京师北郊建造一座“安平侯”府邸,作为临安公主全家人的居所。
时间流逝,这地方人越聚越多,渐渐形成了集镇。由于它是在安平侯府的基础上扩大,况且这里又都是李家的田地,所以,就将集镇命名为“安平侯镇”。
易风和风青青二人来到安平侯镇时,这里正在赶大集。
集镇上相当热闹,人头攒动,川流不息,各种商贩,各种艺人,全都聚集于此。一个集镇,其繁华竟然不亚于一个小县城。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此地是南北通衢,交通要道;另一方面,这里富商大贾很多,批发零售,遍及天下。
当地人的确富有,家家都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宅院。这让易风万分惊讶,一个p股大地方,咋就成风水宝地了?
对此情况,风青青略知一二。她毕竟是自幼生活在京师。于是,她就告诉易风,这就要得益于那安平候,也就是现在的后军都督府的左都督李大良。
李大良此人,是个将才,不但骁勇善战,而且体恤下属。特别对于安平侯镇的家乡父老,更是宽厚亲近。可以这么说,安平侯镇的田地,全都是他家所有。这是祖业,是当年朱棣赐给临安公主的。当年赏赐时,这里荒凉的很,莫说庄稼,连根野草都不长,简单一句话,寸草不生。因此,朱棣赏赐的田地就不少。
不过,随着李家后人不断垦荒开田,这里就变成了富饶之地。
特别是李大良当家后,安平侯镇得到了快速发展。他非常注重农业,不但兴修水利,还亲自下田耕种。因此,他家的田地年年丰收。可是,李家人少,那么多粮食哪能用完?他就减租和免租:丰收年,三年缴一次租,租费还只是别人家的十分之一;灾害年,免租。
仅此只能让佃户们混个肚皮圆,不足以大富大贵。于是,李大良就充分利用安平侯镇交通要道的优势,规划了民居,还修建了一排排的门面房。这些门面房,他基本上都免费租给了自家的佃户。
很快,那些佃户就发达了,甚至个别人,比李家还富贵。李大良并不介意,反而向别人介绍这些人的光荣事迹,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结果,人人争先,你追我赶,安平侯镇的人就个个腰缠万贯了……
听风青青讲完,易风蓦地对李大良产生一种奇异的念头:此人,要么就是大善,要么就是大恶。
所谓大善,乃是本真,发自内心,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所谓大恶,也就是说,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此所做,就是为了博取百姓的好感,为自己以后谋反打基础。这种人,历史上比比皆是,一抓打一把。最典型的莫过于王莽了。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