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香蕉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日月> 第二四九章 诰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四九章 诰命(1 / 2)

“美玉有瑕?”,听闻皇帝的微微遗憾出声,杨嗣昌何须人也?联想到前面皇帝急吼吼的询问此役有无生俘,顿时了然。

汉家历史连绵几千年,没有那个皇帝不是好大喜功的,没有人不渴望自己彪炳史册,千秋称颂。有些皇帝名声不彰,只是他们没有机会而已。

其中皇帝最大的荣耀就是泰山封禅。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历史上有幸能成为这样真龙天子的皇帝,寥寥无几。

历史上著名的几次泰山封禅,比如: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等人无不取得了辉煌的丰功伟业,这才有资格在泰山登顶封禅。甚至汉家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也在中岳嵩山封禅,因为她以女性身份改李唐为武周、掌控天下,乃是开天辟地以来汉家惊天动地的大事。

千百年来,自己能有份在东岳封禅,一直是帝王们向往,每一个皇帝都渴望的荣耀,但由于其严苛的条件限制,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这样的机会。

当然了,期间也有自不量力的皇帝也急吼吼的在泰山封禅,然而在史家如椽巨笔中不折不扣的成为小丑,遗笑千年,比如:秦二世。

崇祯皇帝自然心知肚明,这样至高无上的君王荣耀,说什么也排不到自己。不过没有关系,高不成,则还有次一等的选择。

那就是午门献俘。

献俘,乃是汉家古代五礼中军礼的一种,国家军队外出征战获胜凯旋,除在太庙祭告外,就是要举行隆重仪式,向皇帝献上俘虏,并报告战斗情况,请示对战俘的处置,这是一种宣扬国威的重大仪式。

午门献俘,别的不说,就是万历皇帝武功煊赫天下,几大征下来,对内平叛和对外痛击日寇也是彪炳史册。单单就是万历皇帝就举行过四次午门献俘。

史书记载,明代的献俘仪式宏大而隆重。

其中不仅在午门广场上,王公大臣顶戴朝服,按班排列,午门前,法驾卤簿、丹陛卤簿、丹墀卤簿、仗马、步辇五辂宝象、乐队整齐摆放,这两边排列,直到端门。其他的仪仗,排到天安门。

而京师城里,红旗十里,前歌后舞,沿途围观献俘“逆犯”队伍的人群那更是倾城而出,期间的人头疯涌,人们挤占在街道两侧指指点点,期间罗列街道两旁的官军马队雄威,旌旗飘扬,刀光剑影,这份荣光,这完全是属于大明王朝国威的节日!

综上所述,大明皇朝的气象,是何等的豪气张扬!

由此,崇祯也渴望午门有见证自己荣耀的那一刻!

然而,十年的国势倾颓,朝廷官军破天荒的取得空前大胜,于望的“诛杀令”居然一绝崇祯肚子里的这点小心思。

既然献俘已经不可能,崇祯也只好又退而求之,那就是祭告太庙。

杨嗣昌兼为国朝礼部尚书,自然是满口答应,连忙庄重的承诺,这次的祭祀活动一定要办的比上次更要隆重十分,以此告慰列祖列宗。

同时,对于皇帝这种不可言的心思,他也注重万分,他已经决定,对于“俘虏”这个问题,等于望回京的时候,是该“点拨点拨”他的时候了。

这个于望啊,真是愣头青,打战辜负自己“保全”他的好意也就罢了,就是杀敌也是全然不顾轻重。

要说如何去做官,这个于望简直是青涩万分,如此,没有自己的照拂,于望又能走多远?

不过这也让杨嗣昌深深的放心下来,虽然于望有时候桀骜不驯,但真是有勇无谋的表现之一。人只要有缺点,上官就可以针对掌控。

一个下属如果表现的太完美,换了任何一个上司都会疑心大起,唯恐他日再也不能控制局势,大而论之,严重的甚至一代君王丢失了江山。

因为这种情形,在汉家历史上是有血的教训的。白居易有名的诗歌里就描述了这种不可预测的现象:“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莽这个枭雄,便是西汉末年,纂夺政权的典型代表。

这样的情况,也适用君臣关系,在汉家历史上,为什么有“君疑臣,臣必死”的铁律?还不是下属表现的太完美,让君主起了忌惮之心?

便是汉朝开国名相萧何也有自污的行动,当刘邦率领大军在外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由于不放心后方,特地派出探子回去密查。

其中萧何就是重点防范人物之一。因为这个萧何地位太重要了,其贵为相国,掌管一切国中钱粮兵马,官职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不仅人缘好,而且在国中有很高的声望,他要是造反,整个刘邦势力集团立刻分崩离析。

对此,萧何的策略就是大肆借用自己的官位,不仅“贪赃枉法”,还四处“贪婪”的侵占民田无数,引起民怨。

据说,当刘邦听到这消息后,两眼马上笑成了一条缝儿,回去后不仅对萧何没有任何处罚,还重重有赏。

汉朝开国后,刘邦屠戮开国功臣无数,为什么萧何能安享晚年呢?这就是萧何为官的智慧。

当然了,同样有这种智慧的代表还有战国未期,秦王赢政的大将王翦,他在扫平六国出征前就向秦王索赏,期间每打一个胜仗就送一个奏折索赏。

果然这王翦越贪婪,就越讨赢政放心:王翦这老头就贪田地财货,这样的人物又怎么能图我的天下呢?要什么都给他!因此王翦在秦一统天下后得以功成身退。

都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于望的策略里,还真没有这么多的弯弯道道,他也就一门心思:放着入侵的外族,管你杨嗣昌怎么想,自己去打杀了再说其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