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紫禁城,武英殿内,崇祯皇帝正喜不自胜的看着不久前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亲自送来的一份奏疏。而他面前,正端坐了刘宇亮、杨嗣昌、陈新甲三人,身边则是前倾身子伺立的高起潜。
崇祯皇帝满面笑容的把这奏疏读了又读,底下杨嗣昌是声色不动,而刘宇亮和陈新甲二人则是不时偷偷的打量着皇帝的脸色。
自从今年满清入关以来,畿辅糜烂,明军战无斗志,一触即溃,清兵如入无人之境。尤其是十五日,明军一日两败,甚至把拱卫京师的桥头堡宛平城都丢了。这些天崇祯皇帝肝火瘀滞,脾气就不太好,连平日服伺他身旁的宫女太监们,也是个个战战兢兢。
崇祯帝甚至在高起潜的挑拨下,一怒之下,发出诏书严厉责问卢象升,剥夺了他兵部尚书的挂衔,以示薄惩。
整个大殿里,一片的寂静,察言观色本就那些旁边太监、宫女的本职工作,看着此时圣上龙颜大悦的样子,莫非前方传来了什么捷报?
崇祯忽然拍案站了起来,连带说话的声音都有点气喘:“好一个于望!竟能斩首奴贼一千八百余级,重挫敌焰,看来我大明也非无人!当得嘉勉游击将军于望的忠勇之举,并赐下银两财帛若干,勉励他更好的杀敌!”
看到皇帝龙颜大悦,首辅刘宇亮第一时间蹿了出来,急忙整理衣冠,又重新向着皇帝行了大礼,同时大声道:“赖列祖列宗洪福,承天子圣威,我明军方有如此大捷,微臣谨为皇上贺,为大明贺!···”
却见刘宇亮越说双目越来越红,最后居然是老泪纵横。
看着刘宇亮这“影帝”级的表演,旁观的杨嗣昌是微笑起身,而新进兵部尚书陈新甲的脸皮却是抽搐起来,肚子里破口大骂:好一个不要脸的老东西!说哭就哭,你娘的都开始“抢哭”了,接下来还有我的戏吗!
然而在此大喜的时候,杨嗣昌和陈新甲不敢怠慢,纷纷站起来,齐声恭贺之声如潮。
崇祯也兴奋地站了起来,他看到刘宇亮如此痛声大哭的模样,心中也是颇有歉意,早先自己对于这无能的首辅颇有厌恶之感,可是他如今这个表现,毕竟对大明还是有忠心的嘛!
于是崇祯柔声道:“前线官军赢得大捷,刘先生也是有功劳的!值此喜庆之时,卿大不必如此···”。
“谢皇上!微臣便是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皇恩厚德之万一···”难得听到皇帝对自己温言有加,刘宇亮慢慢抽噎着止住了哭声,心里却是得意非凡。
看着皇帝在愉快的来回踱着步,杨嗣昌小心翼翼的向陈新甲使了个眼神,陈新甲会意,当即向着皇帝宏声道:“陛下!一战之下我军斩首贼奴千余,可谓前所未有之大捷也,该立时下旨嘉奖,以振奋我大明军心士气!”
听闻陈新甲此言,崇祯连连点头。历来明军和清兵作战,莫不是败惯了的,不要说一役斩首千余,平时就是能捞到十个首级,也可谓是“大捷”了。
想当年,高起潜在崇祯九年的满清出关“礼送”中,无意间斩获了三个落队的鞑子首级,那他也是如获至宝,立马派人飞捷传书,一路招摇入京,仿佛拿下了天大的功劳似的。
更何况今天于望所立下的惊世骇俗的战功?虽然历年大明官军和鞑子作战屡有捷报相传,然而那些都是经不住查,大都是杀良冒功。
今天就是高起潜也算是见了世面一把,当于望派人押送首级旗号入京,在关宁军众多将领的目瞪口呆之下,愣是找不出一个假冒的首级。
当时在满大帐的武将集体倒抽凉气中,高起潜更是下定了决心:兵凶战危,自己的安全一直是个大难题。如此骁勇之将,须得在自己帐下护卫自己,如此才能安心!好在,这个于望是杨嗣昌的嫡系,这么算起来,也可以说是自己人···。
如此,当听到陈新甲如此说,高起潜连忙也弓着身子帮腔:“皇爷!那开平游击将军于望,斩将夺旗,斩获甚众,早年我明军不要说有此大胜,就是能杀个贼酋小头目也是痴人说梦话呢。今天奴婢可是仔细查点了,此战,于望不仅杀了东奴一个牛录章京,有他的盔甲旗号为证,甚至,连鞑子军中的甲喇大旗也夺了过来,这真真是···真真是惊天战功哇!奴婢以为···奴婢以为,这个于望需好生嘉勉,勉励他更好为国杀贼,为皇爷再立新功!”。
听着身边两个人如此说来,崇祯皇帝不住点头,这个于望他自然是知之甚详。忆起以往于望屡有对国有功的往事看来,他心里暗道:当时自己就看出他是个人才了,他果然不负联意,眼下就为大明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劳!
崇祯越想越是愉悦,这么说来,自己还是有识人之明的嘛!于是,他沉吟的道:“于望,勇冠三军,为国之干臣,联自然要好生嘉勉,不若,下诏通传三军,宣扬于将军的这次大捷,让我大明所有将士,皆奉于将军以为式,以为杀敌的楷模榜样,如何?”
“圣上英明!···”
“如此大功不可不赏啊,如此忠勇之士又如何不能重用?朕欲擢拔于望为一地之总兵,卿等意下如何啊?”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