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香蕉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日月> 第二二七章 名士风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二七章 名士风流(1 / 2)

刘宇亮,如今大明内阁代首辅,他和这个时代普遍的文人一样,平时善于经营名声,争权夺利不遗余力,治国施政庸庸碌碌、唯唯否否、无大作为,十足饭桶。

在崇祯朝,除了一开始的温体仁能牢牢的掌握住手中权力八年之外,自打过了他,这内阁成员是一组再组,这首辅大位也是走马灯似的轮流上台。

说来这大明首辅的宝座,温体仁一去之后,是群狼环伺,前有张至发滚蛋,后有孔贞运只手难敌众拳。如今的明廷滚滚诸公缺少定海神针般的角色,完全没有一锤定音,说一不二的强势人物。

在一堆赤红了眼珠子的文官中,人人都是纵横连陈,手段迭出。大伙儿私下都说风水轮流转,这首辅大位凭什么你坐的,我做不得?只要内阁首辅一倒台,随即就是内阁重组,不少站在入阁门栏边上扯着脖子观望的文官就差一个机会而已。

孔贞运倒台后,这个刘宇亮拉住了钱士升为之援,又力排同乡对手王应熊,大力张己声誉,因为他是正牌翰林出身,竟获大用,仿佛天降横财,他居然一步迈上了当代文人所能攀爬到的巅峰。

可惜的是,在拼命削尖了脑袋往上钻的刘宇亮万万没有想到,虽然他一时春风得意,炙手可热,但是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他拥有了风光的同时,必然伴随的还有“险峰”。

刘宇亮得意的在首辅大位自家屁股还没有坐稳,今年关外满清事先也不打个商量,说入关就入关,十万大军的铁蹄直接就杀到了京畿地带。要是早知如此,自己何苦又兴冲冲的往“首辅”这个火坑里跳呢?

在十五日,明军一日两败,崇祯皇帝震怒,召集了所有文武大臣计议。在那场会议中,所有大臣人人低首垂眉,犹如老僧入定,不发一言。如果倒霉,谁被皇帝点名,那也是呐呐的说些什么“守关复地,选将练兵,安插难民···”的陈腔滥调,对与盘踞通州的满清大军并无一句应对的可用的法子。

面对满朝文武如此不堪,崇祯帝又问:“东虏如此猖獗,谁为代者,自愿出朝领兵坐镇征伐?”

崇祯帝再三问,举朝文武无一人敢应。当时刘宇亮就觉得皇帝的眼睛紧紧的盯在自己身上,一股天都要塌下来的感觉压的他都喘不过气了,好在当时自己虽然是汗流浃背,但是硬咬着牙顶住了没有吭声。

满朝文武都是人精,想的都太明白了,法不责众啊,虽然自己表现不佳,顶多办个庸碌无能的罪名,罢官回乡而已。如果答应出朝征战,十有八/九是死无葬身之地!历数满清几次入关,所有在外督军征战的那些高级文官都哪去了?他们不是死于兵祸,就是因为丢城失地,被朝廷问罪,哪有一个好下场?

可叹,早先满城的舆论汹涌:

“鞑虏如此猖獗,欺我中华无人耶!”

“大丈夫慷慨悲歌,弃笔投戎,正当此时!”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吾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擒拿酋首以献阙!”

“人生自古谁无死?鞑虏荼毒生灵,我不抗击,更谁与抗击?”

“杨嗣昌?小人哉!城下之盟,春秋所耻!吾国吾民,万万没有让他猖狂的道理”······

如此种种,诸多令人振奋的言论绝对都是这班“道德标兵”掀起的,在种种场合,他们慷慨陈词,一脸悲痛欲绝,人人一时圣人转世,满城百姓的啧啧赞叹,一时间这些人的名望无不是大捞特捞,赚个盆满钵满。

在那场大廷议里,早先的那些“忠君爱国”人士摇身一变,说起出战,个个缩起了脑袋,仿佛一堆泥胎木塑的神像。

面对如此场景,崇祯帝大为震怒又是无可奈何,只得草草宣布散会。

回想几天前的那场大廷议,刘宇亮至今还是感到压力山大。不过情况再怎么恶劣,自己作为一国所倚为“长城”,天下文人所望为“山斗”,国之“宰相”的气度还是要保持的。

所以···,再怎么着,自己也要表达出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至高文人修养。

于是他今天就拉着杨嗣昌来下围棋了。只是他在和杨嗣昌下棋的功夫,心神不宁,屡屡走出臭着。

在平时的棋艺里,杨嗣昌和刘宇亮可谓是棋逢对手,无奈今天杨嗣昌也是状态不好,下子同样漏洞百出,如此两人倒杀个不相上下。

“古诗云: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刘阁老不愧为百官之统率,东虏十万大军兵临城外,您临危不惧,犹有这个闲情雅致下棋,想来胸中自然拥有十万甲兵,拒退鞑虏···,您老自然是胸有成竹!”

下棋中,杨嗣昌顺手投下一子,口里不假思索的恭维。

“胸有成竹”?狗/屁!,刘宇亮听到杨嗣昌称赞,先是高兴,接着又是愁肠百折,如今这个局面,说自己是临死困兽还差不多!如今国运艰难,其他百官人人都可以推卸责任,唯独自己不行,谁让自己是首辅来着?眼下一个巨大的黑锅需要人来扛,皇帝自然是不可能扛的,那么数下来,除了倒霉的自己还有谁?

今天自己拉着杨嗣昌下棋,一个是强自排遣郁气,另一个未免也没有装装高人雅士的风范的念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