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香蕉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日月> 第二二一章 赌和不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二一章 赌和不赌(1 / 2)

汉家军中军大帐内,杨嗣昌一身二品锦鸡补子大红红丝蟒服,头戴六梁冠,腰系玉带,他稳稳端坐帐首,下面是于望领衔众将官分列两行跪迎山呼拜见。

杨嗣昌身居高位,他有着常年的文官生涯,一直从地方基层干起,而后就是越爬越高,早年他在地方不仅做过山海巡抚,后期又干了半年的宣大总督,所谓是饱经世故,在地方武官面前,他更是显得十分的“宰相”威严和矜持。

面对于望等人的拜见,他稍微抬了抬手,嘶哑着嗓子道:“罢了!都起来吧!”

于望等人都轰然应诺,纷纷起身。对于杨阁部,杨大人,汉家军将领们可谓是如雷贯耳,一贯都知道这个杨大人是自家的总后台,没有人敢稍有不逊。实际上,大伙儿这都是头一次见到他。

所以在今天,既然这个杨大人来了,这些武将都是偷偷的拿眼去瞄。

于望更是打量的仔细,只见此时的杨嗣昌一脸的沉重,一时在失神。或许是今天赶到昌平来的急,他的衣冠里还残留着些许风尘。自己接到的消息是,杨阁老和卢督师一会面后,就是马不停蹄的来看望自己,对此,于望也是心有感激。

虽然眼前有着济济一堂的武将,杨嗣昌却是没有立刻出声,他双眉紧蹙,一肚子的忧愁。

看着杨嗣昌那保养良好的洁白的脸上随着皱眉,又是在眼角附近带起了深深的皱纹。于望心里感叹:做官都已经做到巅峰了,在这个时代,所有文人梦寐以求的功名利禄都拥有了,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难道在我大明,这官儿做的越大,就越夭寿么?纵观卢督师如是,杨嗣昌也如是,何苦呢?

于望在底下腹诽,杨嗣昌却是满怀心事,他自从为官一来,恪守“君子不党”的处世方针,所以在官场上他既不阿附于东林党,也不依附阉党,从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孤臣”。这样的为官态度,虽然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信任,同时不可避免的也造成了自己势单力孤。

由今年自己推出的“剿匪务必斩草除根”,“对外暂时言和”的两大政策集体失败就知道了,自己是如何的成为了他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杨嗣昌是个实务官僚,他和那些整日价风花雪月、坐而空谈的朝中衮衮诸公不同,他是无比深刻的了解国朝的诸多弊病。

如今国朝军队不仅多数欠饷严重,军纪败坏,马匹又少,而且底下多数将领一提起同清兵作战就显得畏缩,这种种情形杨嗣昌十分清楚。

此次卢督师总理天下入卫兵马,慷慨激昂的力主决战,这让他的心中暗暗发愁。在他看来,卢象升把国朝的这一点家当作孤注一掷,而一旦败亡,大局更难支撑,后果将不堪设想。

前两天,在京师他和卢象升参议军机,当时就觉得卢象升这个人秉性太强,很难马上同他的意见取得一致,只好联手高起潜,下了些软刀子,让他碰一碰钉子再说,也是期待着卢象升能回心转意。

谁知,这个卢象升回到昌平后,厉兵秣马的,不仅不顾全体官军饿着肚子,反而要驱使所有官军去和鞑子决战,这在杨嗣昌眼里是必败之战!也幸好,卢象升此人秉性刚强,在高起潜重重掣肘之下,决然提出分兵。

对此,杨嗣昌连呼“天幸”,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了,为了不让卢象升继续“葬送”如今国朝手里那可怜的家底,他又使出了“釜底抽薪”之策,以陈新甲的名义,继续分兵。如此一来,就算卢象升想和鞑子决战,他手中没有可用之兵,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该偃旗息鼓了罢?

然而,刚刚在城里和卢象升的会面是很不愉快的。虽然卢象升对着圣喻毫无二话的执行,但是其下的交谈却是在狠狠的打自己的脸。

交谈中,卢象升对质杨嗣昌私下和满清求和之事,更是指出早在清兵未入关前几个月,杨嗣昌就已经派了一卖卜盲人周元忠去关外洽谈,此事闹得满京师风雨。

同时卢象升愤愤的骂道:“城下之盟,《春秋》所耻。虏兵蹂躏京畿,公等不思如何派兵遣将,决胜疆场,而日日主张议和。难道不想一想,南宋之事,千古所悲,岂可重见于今日?潜善、汪伯彦之流人物,今日重现乎?”

当时杨嗣昌就被羞辱的满脸通红,就算如今到了于望军中,心潮还是未平复。

至于卢象升说的卖卜盲人周元忠去关外洽谈,这事还真的有。当时崇祯帝同意自己的对外建策后,也是默许自己派人出去接洽。

奈何,大明的官场漏的如同一张筛子,办点什么事情没有一点秘密可言,风声一传出,外廷清议指责风起云涌,面对天下汹汹之口,崇祯帝没有一点担当,立马就退缩了,再三矢口否认此事。

替罪羊自然就是杨嗣昌自己了。

又奈何,当时迫于国朝清议,办这事,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派着朝中官员大模大样的出使关外洽淡,没有皇帝的勇于担当,没有皇帝的坚决下诏明确国策,那是杀了杨嗣昌也是不敢做的事,只好偷偷摸摸的派一民间“友好人士”去接触。

后果可想而知,当时关外贼酋皇太极认为杨嗣昌视“大国”之间的来往如同儿戏,派这么一个民间算命先生为明国代表,不仅没有诚意,而且还是在蔑视侮辱“我大清”。

所以,最后谈判的结果就什么都不用说了,这是典型的偷鸡不着蚀把米啊!

此刻,整个中军大帐里,寂然无声,只有各处油灯的灯光在摇曳,偶尔还有轻微的灯花“噼啪”作响,杨嗣昌忽然回过神来,嘶哑着嗓子,下令道:“散了,都散了,于将军留下。”

随着杨嗣昌屏退左右,大帐里只留下了于望一人。看着于望标枪般的挺立在自己面前,杨嗣昌一改先前那威严和矜持,随着脸上微笑泛起,显得十分的温文儒雅、和蔼可亲。

“于望啊于望,你还真是无知者无畏啊!”杨嗣昌此刻对着于望直呼名字,话语里再无先前官场上“于将军”之类的客套称呼,听起来就让人感到很亲密无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