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乡下,李有民一家四口人,从早上吃过了“年夜饭”,就是全家洗大净、沐浴净身,两个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一家人都穿上新年的新衣,匆匆忙忙的往县城赶。
乡下各地去往县城的路从过了晌午就开始就热闹起来,只见路上或骑骡或步行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都是纷纷向县城聚集的,说来李有民一家人出动还算晚了,在他的屯点里,前面已经有两拨人提前出发了。
本来这种腊月寒冬,北风刺骨,枯草调零的时候,在苍凉的野外可以说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可是李有民一家在半道上就看到各个方向,都充满了往县城赶的人们,他们或者个个腋下夹个毡毯,或者背上背着什么包裹,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着前进。
这一路上,汇聚的人们越来越多,共同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县城。李家两个小孩子什么时候见过有这么热闹的情形?李有民年幼的儿子说什么也不要父亲背了,下了地,就是和几个大概同龄的顽童一路上嬉笑着,玩闹着,蹦蹦跳跳的跟着人流前进。
幸好,乐亭各地,自从操守大人上任后,头一件大事就大举修路。第一期工程结束后,眼下各地各庄规划的大路都开拓的有个模型了,虽然目前还是土泥路,但这路基也夯砸的十分结实,人们走在上面十分轻便和舒服,据说开了春后,全部都要修铺成水泥路。
如此便利的交通,此时也造福了这些出行的人们,只见汇集的人们个个大步流星,彼此大声问候祝贺过年,虽然他们行色匆匆,但是打心底的快乐都浮现在人们的脸上。在庞大的快乐气氛弥漫中,这些人个个彼此打探着对方将给操守老人家送什么礼物,偶尔还瞟了一眼在附近小跑玩闹的自家劣子。
虽然一路人员嘈杂,但是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有序。随着人流的汇集,这行进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了,也幸好这个年代没有后世那些丧尽天良,死了也要下地狱,生该枪毙的人贩子,所以有时候就算李有民看不到自家儿子的身影,但是只要李氏主母一扯嗓子叫唤,那家中顽童就会从不知道哪个旮瘩窜出来,嬉笑着跑到父母身边。
随着时间流走,李有民一家终于在傍晚前赶到了县城,这让他们长长舒了口气。当然了,他们一家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操守府邸,自家婆娘随身携带的五斤长寿面还要孝敬操守他老人家呢!
人!到处是人!只见人群密密麻麻,像是无数蚂蚁在进军,尤其是前往操守府邸的大路上人们挤的水泄不通。由于人实在多,个个人都是自己前胸贴着前人的后背,一不小心就会你踩了我一脚,我碰了他一下的,李有民什么时候见过这种场面?自家的儿子早就背在自己后背,而妻子则牢牢的抓住女儿的小手,唯恐失散。
面对如此庞大的人流,如果给于望看到了,心里肯定会冒出一个名词:“春运”。还好,在今天这个重大的日子,整个乐亭巡检司和汉家军可谓全体出动,各个路口都是一排一排的兵丁,他们在维持秩序。
其中每一队兵丁里,必然有一个人拿着一个铜锣,一边摇晃敲打,一边大声呼喊:“不要拥挤!不要拥挤!大家慢点!慢点···!”
说实话,就是于望自己也没有想到过年和自己成亲的今天,小小的县城居然挤进了这么多人,整个乐亭五万人口,此时怕不聚集了四万?还好汉家军历来训练有素,为了今天自己成亲的婚礼,昨天还在马头营基地的汉家军早早就尽数调到县城。
明代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这是现在的风俗。婚礼么,于望本来不想搞的这么大。奈何别的事情都好说,就是婚礼这事,于望自己做不了主。
自家老娘总是唠叨着:成亲,可谓是女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日子!自家宝宝好不容易找了个平妻,咱可不能让如烟委屈!所以这个场面一定要大,一定要隆重!一定要如烟姑娘牢牢的记住今天于望给与的幸福,从此两人就携手人生,互为依靠,白头偕老!
这就是老夫人的祝福和心思。
或许是秋香在老夫人面前捣嘴,老夫人居然知道了:在南京金陵,那些高官显贵每当娶得乐籍花魁纳妾,总是大操大办,他们总是派出无数名手执红灯的士兵从自家府邸开始,一直沿途肃立到小妾安身的小楼,迎亲场面可谓盛况空前。当然了,这些高官显贵场面搞的如此大,同时也是暗示各方人马:本大人要纳妾了,如此喜事,你们还不快快送来贺礼?
既然人家都搞的场面这么大,而且如烟姑娘在江南“娱乐圈”地位崇高,不能说是天后,那起码也是“小天后”,那老夫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自家儿子跌份呀,在老夫人的主导下,不用说,整个乐亭吏书司,汉家军都接到上司命令,一定要倾情打造操守大人的婚礼。
歪打也正着,汉家军兵马和巡检司兵丁倾巢出动后,刚好投入维持县城的秩序中。
人流在前进,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肩并着肩,前胸贴后背,每个人走路都特别小心,生怕一抬脚自己的鞋子就被后面的人踩掉,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簇拥着一步一步往前挪着走。这庞大的人流目标明确,方向坚定。而在路边兵丁则大声通告,操守大人在府邸后方,已经安排了吏书司人员在办理收取贺礼的事务。
现在人们都已经知道了,本来操守他老人家今天是不接受任何属下子民的彩礼的,奈何来的人实在太多,不送出礼物,人人就赖着不走。为了尽快疏散人群,操守大人最后下令紧急调集几十员文书,在府邸后收礼,同时要求这些吏员要笔录清楚送礼的人名、隶属、礼物价值等。
听说到自己手里亲手擀的长寿面能献出去,李氏主母满怀欣喜,随着消息向后的传播,密密麻麻,黑压压的人群顿时欢声雷动,本来路边那些维持秩序,虎着脸的汉家军战兵,被这欢腾的气氛所感染,不知不觉的都露出了笑脸。
好不容易,李有民一家挪到操守府邸后院,他看到,在汉家军的隔离维持下,人群有序的一拨一拨的前去献礼,然后又在兵丁引导下,在另一方向离去。在人们的低声议论中,李有民知道了,人们离去方向的街道,汉家军早就设置成了什么“单行道”,只能出,不能进。
如此,人流规模就算再庞大,但是其秩序井然,居然没有发生一点混乱踩踏的事件。
虽然眼前那几十号文书在记录办事,其动作麻利无比,奈何前来的人员实在众多,李有民一家只好耐心等待,但是他只是纳闷的看到前面那些送礼的军户,在文书的记录下纷纷嚎啕大哭,不由分说的就是跪地朝着府邸磕头,然后在文书的劝导下,跄踉起身离去。
今天是操守老人家他大喜的日子,前面这些军户真是一点都不知道礼数,居然在这个场合哭?哭什么丧?李有民要不是前面有汉家军战兵拦着,恨不得马上冲过去给这些一点规矩都不懂的泥腿子一顿拳脚!不好好教训他们一顿,这还得了?
好容易轮到李有民一家上前。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