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军兵士私自入城一事告一段落,结果是梅采梦被罢免了集贤军主帅的职务,不过,接替他的却是同为集贤公子派的李元。
若是从被罢职这方面看,这样的惩处无疑是严重的,可是,若从接手的人选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只是左右手换了一下而已。
所以,这次朝堂对决表面上看胜的一方是老气横秋的权相李林甫,细细想来更胜一筹的却是作为朝堂新贵的集贤公子们。
在这一次朝堂纷争中皇帝明显有心偏袒梅采梦,这便足以说明日后被皇帝倚重的乃梅家公子为代表的集贤公子们,而非把持朝政多年的权相李林甫。
在朝堂摸爬滚打多年的官员们自然不会嗅不到这一层信号,所以,这一场朝堂之争也成了权相颓势隐现,极盛而衰的转折点。
此次事件后,杨钊也做出了最后决定,那便是与集贤公子们携手扳倒权相李林甫,之后再设法将这支公子军一一出去。
论智谋、论才华集贤公子们在朝中无人能及,可是若论阴险、论毒辣,较之杨钊之流他们却是差的太多了。
所以,一些不择手段的事公子们做不出来,便由杨钊去完成。一些卑鄙毒辣的行为公子们所不齿,也要由杨钊去完成。
三个月后,震惊南方诸地的升州刺史被杀案以快骑急报入长安,刺史与随行人员共十一人无一幸免。
而这起刺杀只是南方官员被杀大案中死亡人数最少的一起,一个月内,衢州、明州、越州三州的重权者相继被杀,最为凄惨的是衢州刺史一家七十二口一夜间成为刀下亡魂。
这些被杀的官员都是集贤公子派们得势后在南方扶植的势力,这一镇静全国的刺杀案成为悬案,至改朝换代都未告破。
消息传来,朝野震惊。
集贤公子们与权相李林甫的争斗愈演愈烈,而此次大案中遇害的又都是公子派的人,表面上看一切的矛头便都指向了李林甫。
然而,真相如何却没有定论。
不错,李林甫与公子们的争斗已到了最后关键阶段,双方必须有一个要倒下,这种形势下无所不用其极也可以理解。
可是,一向老谋深算的李林甫真的会做出暗杀三州刺史这般过激的事来吗。
毋庸置疑,除掉三州刺史的确可以削弱公子派的力量,然而,若是如此他最需要除掉的不应该是同为公子派,而今以为一方节度使的陈逸之吗。
而事实上,这一执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少年的属地却是风平浪静,未见一丝异动。
另一方面,身为一方将领的秦风与高灵毓没有任何动静,仿佛这些不在京城的集贤公子派成员于这场争斗只是单纯看客,未曾参与进来。
如此大案自然要选朝中重臣予以处理,集贤公子们与遇害的官员关系特殊,而权相李林甫又有莫大的嫌疑,所以,最终这一重任便落到了朝中的第三势力京兆尹杨钊身上。
圣旨下达,着杨钊为江南东道处置使,执尚方宝剑提督江南,彻查三州刺史被杀大案。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