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香蕉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日月> 第三七四章 踏青 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七四章 踏青 三(1 / 2)

虽然在肖先生的报告中,大明如今的的棉植业相当兴盛。

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北地如今年年气候寒冷,比起山东陕西那里尤甚。

在肖先生的报告里,在五六月份去播种棉花,时间倒是绰绰有余。但是,农政司的经验老手担心寻常棉种熬不过这北地的天气,怕就怕到时候投入资本,却血本无归。

因为大将军平时最忌讳空谈,严格要求最终看一切政绩和施政结果的缘故,所有在屯田上担了一份差事的吏员,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是心中打鼓。

因为他们怕啊,就怕到时候吏书司上面一纸下来,指派自己去北虏鞑子的地盘搞棉花。其中人身安全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没有业绩哇,到时候眼睁睁的看着昔日同僚撸起袖子大干特干,攒下了雄厚的政治资本,以后在“吏场”节节升高。

而自己在长城外不仅没有政绩,职位原地不动弹不说,履历还有污点,那不是冤死,亏死了么?

然而,埋头做买卖跑了一辈子的马富贵可是不懂这些。什么淮南橘子,淮北枳的说法也是第一次听说,故而躬身问道:“肖先生,鄙人是没听太明白。是不是说北地天冷,种下的棉花都会冻死。所以这种棉的事没法搞,没错吧?”

“对!”肖先生点了点头,“寻常农家的种植,如今就算是小麦,在北地的气候下也是减产,不然我大明何以饥荒如此严重?这个棉花弄到长城外的草原去种植,更是闻所未闻,农政司的那些经验老农的担忧不无道理!”

“种子!一切都是种子的缘故!”

于望脱口而出,抬头向远处望去,神采内蕴的双眼,仿佛看见的是遥远的未来。

来自后世的他自然是知道,美洲的什么番薯、土豆一开始进入中国也是没有这么简简单单的就在全国获得惊人的产量。

因为气候,因为植物的适应性,在中国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改良种子后,这番薯和玉米才能在全国大规模的推广。

要说土豆番薯等作物的最终大面积播种和拥有稳定的收获,在后世应该是康乾时代的事情了。

于望可是耗不起这个时间!

他的基本要求就是自己境内农业求稳,在商业繁荣上求快,只要手中有了大批的银子,哪怕是花一定的代价,汉家军体系只要经过海贸,外来的粮食还是可以大规模买到手的,仿佛比如南洋的占城稻米。

所以,这棉花本来就是中国旧有的物种,虽然种植地带变迁了,但是于望相信这种子的培育和适应性会更加简单才是。

于望可是知道,在后世,内蒙阿拉善盟科泊尔滩等地干旱缺水,土壤盐碱化重,植被少,长期裸露,风蚀沙化日益严重。因而国家却在此类地区种植棉花,号称不仅能充分开发利用盐碱旱地和有限水资源,还可增加植被覆盖度,减蒸抑尘;棉花生长期间,还将吸收土壤中的盐碱成分,能保护、改善当地土壤和生态环境。

如此一举数得的好事,是个人都要动心思。

总之,后世的内蒙号称要打造全国除了新疆外的第二大棉花基地,这个信息,于望自然是略有印象。

所以,于望决定干了这票买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要说关外的大草原,土地广袤,一望无边,可以说北虏蛮子只懂得风吹草低见牛羊!真真是可惜了!”

“这倒是!只要拥有了土地,就没有咱汉家子弟不能开垦利用的!”肖先生颔首认同。

“就农政司的报告上来后,本将也是细细看了,”于望沉吟道:“说起这北地,那些老农判断,除了棉花不确定,但是什么小麦、大豆、油菜、荞麦等农作物还是可以播种的!”

“目前我开平中屯卫的人力物力一切都利用到了极限,说起这关外的开屯,肯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肖先生低声的陈述。

“哈哈,所以说呢,本将为何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望笑道:“本将一直有个设想,就是恢复我大明旧时的商屯制度。只不过是这商屯的地点改在了关外草原而已。”

“大将军!您这个想法自然是好的,不过这施行起来···。”

“肖先生勿忧,这世人么,总是黑眼珠里只看到白花花的银子!给予一定的经济回报,吃螃蟹的人总是有的!本将要求也不严格,一切只要把政令推行下去,先起个头,起个模范效用就好!”

“这个···”

“肖先生,本将今天拟定的条令可以称谓为经济殖民,我大明不是有很多脑满肠肥的乡绅富贾么?他们祖祖辈辈只知道盯着国内那一亩三分地来彼此恶斗,何不如把眼光看远点,这个世界很大,不论是关外,还是海外,有的是大面积待开发的土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