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二月十二日,清晨,通州。
在盛大的出征仪式后,周廷儒率领京畿地方官军一部三万人马、陕西三边援军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人,向天津进击。
此次是难得的朝廷官军主动征伐逆虏,一改往日“不动如山”的军事指导精髓,一时京畿轰动。
说是十万人,当然这只是号称,如今明国各地的官军无不是空饷严重,七折八扣的,八万兵册上的官军主力最多有五万实数,里面随行的还有大量民夫、服役百姓运送粮草抬重,形成浩瀚望不到边的军队数目。
如此,这股大军便浩浩荡荡的往天津而去。
如此,这股大军看起来是兵强马壮了,看起来是“新胜”之后,“锐气”不可挡,但是他们行军的速度却是慢如蜗牛,一天才走不到二十里路。
当然,这股精锐王师也是有理由的,因为华北大地,荒废的田地河渠众多,黄土官道到处也是坑坑洼洼,三步一大坑,一步一小坑,大军辎重众多,路途转运不易,拖累了大军的前进脚步。
在行军的路途中,为了表示为国征战的决心,天下兵马总督周廷儒不将中军营帐扎在路过的明国城池内,而是通令大军一路扎营野外,就是他本人也是如此。
自从通州爆炸性的传出大捷的消息后,如有一股飓风平地刮起,京师震动!天下震动!
大捷之事最初让人不敢相信,不过随着诸多渠道的消息传来,最后认定为真。
随着消息的进一步扩散,京畿附近的昌平、密云、顺义、怀柔等地的或兵备大人,或镇守的参将、游击、守备等武官,全都飞速赶来,向周廷儒为贺,向通州各将为贺。
甚至隶属宣府,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延庆兵备副使也从几百里地外飞快的赶来,他带来丰厚的财帛,以为大军庆贺搞劳之意。
对他们的心思,周廷儒当然心知肚明,此次通州官军号称斩首万余级,随便分给他们几十、上百颗,都让他们享用不尽。
尤为来劲的是京畿东南,那些早先在鞑子入关中,失土陷城的文官武将们,本来早已经“失踪”或者“转进”的人,在这个时刻纷纷现身在通州,因为只要周阁老手指缝稍微漏出一点,有了这些军功首级在手,不仅可以保住自己的脑袋,再钻营一下,说不准官场还能进一步!
一时间,整个通州成为了天下瞩目之地,各路牛神蛇鬼齐赴于此,整日的车水马龙,热闹堪比过年。
国朝官场的热闹是不用说了,此次大捷,对方圆几百里的京畿各州县百姓、乡绅来说,他们还真是虔诚的高兴感恩。
原因无他,在这次鞑子入关中,遭受荼毒最严重的就是这些地方,如今这些杀千刀的强盗一举被官军斩杀过万,实实在在的是大快人心!
有鉴于此,有些地方乡绅和百姓更是自发的筹集粮草、肉食,前往通州劳军,似乎往日那凶残的“官军老爷”也变得可爱了。
一时间,天下所有的名望、光环都聚集在周廷儒一人身上,似乎在万马齐喑中,他老周从天而降,赫然成了大明的“中流砥柱”。
周廷儒此次被重任为天马兵马总督,已经是第二次出山。
这个老家伙说起文才倒不是盖的,在万历皇帝四十年,他第一次去参加乡试,就成功中举。于次年,获得了会试第一,智夺会元。过了一个月,他马上参加殿试,再次夺了第一名,成为状元,那时候他才不过是21岁,就少年得志,就在翰林院当了修撰。
在崇祯帝登基后没多久,就破格重用了周廷儒,任命他为礼部右侍郎,那时候他已经35岁,并且做了14年的官,已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儿。
大明官场的文官都是一个尿性,争权夺利,人人争先恐后,生活奢靡,更是相互攀比。
周廷儒此人也可谓是明末文人腐烂的代表。
在政治上,周廷儒擅长的不是为国实心办事,而是玩弄权术,使那些不服从自己的百官罢官,或者是无声地处理掉;在生活作风上,他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贪图酒色,他的恶行受众人唾弃。由于他的家人深受他的影响,也变得横行霸道,受到百姓的指责。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