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香蕉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日月> 第二九八章 军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九八章 军功(1 / 2)

时至午后,已经多日静悄悄的漳水河畔明军突然喇叭齐鸣,军号铿锵,锣鼓咚咚,各级军官令如雨下,战士应诺轰如雷震。

早就准备就绪明军三千余兵马,前后不时整齐的发出山洪海啸般的呼应,车辚辚,马萧萧中,一片汹涌的赤色衣甲大潮跟着就出营向漳水东南方开拔出来。

此次明军在大白日大喇喇的撤退,虽然在还是身处清兵重围之中,但是其队伍严整,前锋是一部一部的步军,全军仅有的几百骑兵和杨国柱、虎大威领的残兵马队护卫在侧,中间则是密密麻麻的辎重车辆火炮,最后则是于望亲自押后。

汉家军向来进军严整,前军,中军,后军,前后彼此呼应,整齐行进,大步跨进中,没有多少时候,整个漳水大营便为之一空,他们有条不紊的只是向东南。

在南方一里处,有座漳水石桥,沟通南北,正是北上撤离的好地段。

本来,在漳水大战初始,清兵密密匝匝围的一直苍蝇都飞不出去,然而八九日的血战后,清兵仿佛就泄了气一般,在近几日的对峙中,清兵不仅仅后退了半里结寨,更是悄悄的放开南方一角的通路。

兵书上总是说“围三缺一”,前面虽然有撤退的通途,在出发前,杨国柱便提出了疑虑,说这是清兵的陷阱,不如反而沿着漳水往西北而去。于望却是冷笑道:“难得鞑子兵如此好心,如此,明知山有虎咱偏向虎山行,要知道我们虽然是撤退,可并不是逃跑,如果是逃跑,很难说在风声鹤唳之下,给鞑子轻易达成击溃战。”

“再说了,此刻撤军,我军儿郎们士气还高涨的很!双方现在最紧要的就是在互拼气势,如果我们敢硬打的出去,这鞑子兵不要看人多,但是十有八九胆气沮丧,不敢追击纠缠。如果我们在气势上落了下风,我早说了,这鞑子就是狗,我们越心虚,要是被他们觉察出来,那的狗会龇牙叫的更狂!他们反而会胆肥,会死死纠缠,咱大军大部是步军,他们骑兵说来就来,那可是没完没了之局!”

对于于望的这种决议,虎大威深以为然,并且赞同之,在他的心眼里,如今对于于望的任何决定都是抱有极大的信服,况且早先在军帐大议中,于望早就说的明白白,友军此次出来要打的就是恶战和硬战,万万没有知难而退的道理,况且就算是清兵再有埋伏,难道还能比先前大战的形式更加恶劣?

更何况,此次撤退,己方还有援兵接应?

看着后方的明军原大营影子越来越远,在中军侧畔时刻注意清军动静的虎大威不由深深的吐了口气。

近段时间,这激烈的战事,仿佛在他心中只是一个深深的噩梦,咱这终于是要走了么?终于要开赴安全地带了么?

当然了,明军这个动静很快引起了清兵的注意。立时他们的号角声响起,营寨也骚动起来,久不露面一些哨骑也从营地内跑了出来。

面对明军突然的大动作,清兵如临大敌,只见一只接一只的部队在他们佐领的打骂声中被赶出大营。

有了第一支出来列阵的清兵部队,那么就有第二支,很快的清兵的后续部队不断的出现。

第三支、第四支···第十支,出营立阵的清兵军队人喊马嘶,苍凉广袤的原野上于是出现无数的人马,这些人马组成了一条又一条黑压压的人潮,人潮越来越长,面积越来越广。

在明军的方向看来,由于是是在平地对视,不像在高处,所以一时间却是无法看到清兵大潮的尽头,仿佛他们的军队一直蔓延到遥远天边似得。

地面上的清兵无数的人头攒攒,他们彼此混杂着,互相靠拢中,最后犹如水滴流入大河,这无数的运动的黑压压人头统统汇集到到了明军行进方向的南方,融合成了一片浩瀚的汪洋。

这个大白天的,虽然没有日头,但是良好的视线足以让人可以将敌军看清楚。

在虎大威惊骇的眼神中,他发觉清兵已经没有什么阵型了。荒野的寒风中,无数的鞑子兵一营一营的人马都拥挤的排列在一起,难以分清谁是谁。

那云集的军列,那沿绵不断的兵丁马队,那各处大大小小的旗帜,那五颜六色不同的清兵盔甲,这一切的一切,用肉眼无法看到边际。清军这密密麻麻的兵马,仿佛一座又一座的大山,而这巍峨的大山却还长着沉重的自己能走的脚,他们虽然目前看起来是兵荒马乱,人喊马嘶的,但是光这些人数遥遥把己方这三千余官兵一围,便是让人时刻都在承受着无穷的重压。

“娘嘞!鞑子兵不是死了好几万,怎么还有这么多人马?”虎大威不自觉大骂出声,继而警醒自己的话是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于是他急忙环顾四方,只见友军行军的步伐依旧坚定,并没有丝毫喧杂声,各级军官的口令中,步兵行军小鼓点声中,隆隆的脚步声中,只有风吹卷大旗,忽忽作响。

而自己身侧的一些家丁反而是面如土色,个别人正如筛糠般的,身体正在发抖。

面对鞑子大军如此威势,己方又出了坚固的阵地营寨,完全暴露在野外,对于这种泰山压卵的危局,由不得这些家丁不胆裂。

双边兵马渐渐接近,彼此甚至可以用肉眼把对方看个清清楚楚。

杨国柱也是在马上屏息静气的观看着清军强大的军容,他心头也开始砰砰狂跳起来。

虽然自己是百战老将,但是对面鞑子兵的面目是那么的狰狞可怕,他们人数是如此的众多,简直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而在这海洋上空是遮天的云朵,这些云朵就是如密集森林般树起的刀山剑林。

对阵的这无数飘扬的鞑子旗帜,让杨国柱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巨鹿之战。

在那场战斗里,清兵的场面仿佛也是如此,在他们凶猛的攻击下,卢督师率领的几千山西官兵虽然浴血奋战,但是很快就打成烂战,自己也不得不赶紧逃命。

如果对面这规模空前的鞑子大军挥军进击,那么巨鹿之战的历史会不会重演?杨国柱头脑中想着一个问题:“可惜于望就是不肯听我的,一个劲的往口袋里钻,这鞑子大军摆明了早有准备,如果大战一起,在这种场面里,我究竟还能活多久?”

此刻双方军队都在原野上运动,相对来说,明军人数稀少,而清军是倾巢出动。

撤退的军令,这在汉家军成军以来,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执行,在这场看似险恶的战场风暴中,无论是对于整个攥成一个拳头汉家军集体还是对于他们战兵个人,这都是一场生与死、存与亡的考验。

天空还是那凄惨灰白的鱼肚颜色,刺骨的寒风刮的正紧。

清军虽然已经是倾巢出动,但是每部战兵和战兵的空隙间,清军的士兵们都苯手苯脚的推推搡搡,一个个都很惶恐,有些骑兵的战马则是焦虑不安的踢着前蹄,发出阵阵让人心烦的嘶鸣。

面对明军的突然大动作,己方不得不出来列阵对应,这让本来以为今天安然无事的清兵佐领们的脾气都很暴躁,严厉得完全失常了,他们大声的发布着命令,挥舞着手中的马鞭,吓得胆战心惊的传令们在慌慌张张的跑来跑去。

尽管此刻的大场面就是在清兵自己眼中看来也是难得一见,而且军中的各级官校仍旧在不停的调兵谴将,派遣生力部队源源不断的出营。

但是清军的战兵的身心早就开始疲惫了。漳水恶战以来,明军建立的那坚固阵地就象个绞肉机似的,一个又一个生龙活虎的牛录、甲喇,就那么活生生的送上去变成了尸首。

在这漳水的河畔,清兵每刻不停的都能嗅到前方或者自己军营里弥漫的强烈的血腥味道,每次在他们冲锋的时候,脚下到处是一片烂烂软软的血肉模糊,触目所及,到处血流得堆积成了汪汪小河。

今天又是要和那该死的明军作战了么?

在出营列阵进行中,满洲女真旗丁和那些仆从军的军士兵都已经开始心惊胆跳,只是上面军令在耳边响鸣,自己不得不前进,于是他们开始磨磨蹭蹭起来,慢吞吞的一点点向前挪,只盼老天早点黑下来好结束军事行动,或者别的友军快点出动,让他们顶在前面,不要让自己轮到第一个去攻击明军。

最早他们刚刚到达漳水战场,早先那股争先恐后、一马当先、气吞万里如虎的势头如今是再也没有了。

如今排列到清兵第一线的一股军队却是满清的汉八旗李帅泰所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