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是跨入崇祯十一年的十二月。
这日照例是阴天,尤其是在漳水河畔,这北风刮起,连带着河边的湿潮之气,人们只要在寒风中小站一会,就觉得刺骨的冷。
天刚蒙蒙亮,整个明军大寨便开始苏醒过来,众多的战兵在各自的长官指派下,纷纷忙碌了起来。
据这些长官的口风说,今天还在漆黑的凌晨时分,就有援兵的探哨传令情报官夜泅冰冷刺骨的漳水到达军中,将军大人亲自接见了之后,就是吩咐了诸多事务下来,虽然上头还没有明说,但是估计是要走了。
漳水之战,虽然斩杀奴贼空前,但是如今底下各兵丁却没有丝毫的喜悦之意。
都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此次一役,军中兄弟伤亡惨重就不用说了,本来组织严密的各级汉家军战队在战斗中纷纷被打残,这编制是组了又重组,在这火线上,不时有各级指挥官的英勇阵亡,而临时自动顶上去充当军官的下层优秀战兵也是无数。
现在的明军各有各的任务,有些人是在收拾辎重,把物资都稳妥的,仔细的装上马车。
长时间的大战,汉家军的作战物资基本消耗一空,本来辎重营那运载马车根本就是空荡荡的,无物可装。
不过,由于漳水之战中,明军收缴上的清兵兵器、旗号,尸体上剥下的盔甲众多,如此,看起来辎重营手中那众多马车也倒有了用武之地。
明军在这里已经开始忙碌起来,远处的清军营地却是死寂一片,远远凝目望去,连散落在外的哨骑都没有。
大部分明军沉默着干着手中自己的活,上面已经有命令下来,由于此次大战,汉家军又数千人战死。而千里转运艰难,在奴贼大军的围堵下,这几千人遗体几乎不可能运回家乡。
再说了,汉家军辎重营虽然平时物资丰富,但是这个节骨眼上,也不能备有如此巨多的木柴将尸体火化,所以,明军只得收拾英雄遗体的衣冠遗物,腰牌,回乡安葬,将灵牌供奉在太一道场的褒忠祠之内。
至于这英雄尸骨何时归乡的问题,那就要等到整个鞑子大军出关以后,才能办的事情,
现在的明军都在忙忙碌碌,他们纷纷在营地的空地中,按照次序,按照编号,一排排的挖了大坑,将几千战死的英雄遗体一组组的全部放入坑内安葬。
在这个安葬规格里,里面不论战死的是普通战兵或者是高级军官,都一视同仁,并没有高级军官就有特殊优待的例外。
在几千官兵的齐齐动手下,虽然天气酷寒,但是坟墓堆却是很快高高垒起,在一群群的英雄坟墓前面,这些幸存的明军士兵全体肃立,很快的,其中的火铳兵在长官的命令中鸣响了自己火铳。
一排排的枪声里,低沉的军歌响起,在漳水上空回荡。
“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汉家军里,各种各样大伙平时喜爱的军歌林林总总达到十几首之多。但是,这首东汉时就流传下来的汉军军歌却一直是汉家军的代表军歌。
当低沉的军歌响起,几千官兵齐声和唱,当他们回顾这段时间里残酷的战斗,自己的同袍面对清兵的如潮攻击死战不退,有多少大好汉家儿郎就这样倒在了阵地上。
歌声里,人人的同仇敌忾之情大起,歌声中,所有人泣不成声。
面对数千铁血好汉的的呜咽大哭,旁观的山西官兵如杨国柱和虎大威的残部骑兵无不动容。
这些巨鹿之战仅存的山西官兵们一脸惭愧,也在旁长吁短叹。
在往常的日子里,这些杨国柱等豢养的私人家丁无不是自诩自家精兵天下无双。可是在漳水大战之中,他们愣是一箭未发,一刀未砍,只是眼睁睁的看着友军在浴血奋战。
这段时间内,他们鼻子里闻惯了笼罩在战场死不消退的浓厚血腥味,见惯了尸山血海,目睹到心惊的是友军踏着同袍的尸体在前线死战不退。
见识了友军的号令森严,进退有度,官兵们空前团结,作战悍不畏死,其战斗力也是以一当百,他们早就认识到自己的往常自我吹嘘的“武勇”、“强悍”渺小的如巨人脚下的蝼蚁一般。
虽然早先,这些家丁在卢督师的率领下,也是颇和清军干了几战,不过当他们看到汉家军和清兵大规模鏖战的情景,那屠戮奴贼的犀利,和官兵们对奴贼铁血无情,友军们对自己更是狠辣,不论前方倒下了多少同袍,他们纷纷是不用长官的威逼,就自觉用自己的身躯填上空位,如此他们这样前赴后继的抛头颅撒热血,也才有了这么辉煌的战果。
目前这密集的坟墓堆,就是友军付出血的代价的明证!
不比较还好,一比较,他们就发觉自己以往引以自豪的打过的阵仗简直是在过家家一般。
什么是官军?什么是“正规军”?什么是我明国主力部队?什么是我大明国之重器?我们又为什么而战?···
平时屡屡和友军的攀谈中,友军战士的这些话语让这些家丁群是闻所未闻,一脸的瞠目结舌下,一脸的茫然,随即他们都是自惭形秽,感觉自己以往十几年的军营生活都混到狗肚子去了!
和友军的种种比较下来,虽然这些家丁群以往动不动就号称山西镇的什么标兵营,镇兵营,听起来似乎是朝廷的拳头精英军队一样,可是和汉家军一比,自己充其量是哪个山头旮旯里山寨的刀客和马贼。
自己这些刀客、马贼平时打家劫舍,杀人放火也许还行,真到大阵仗的时候,终究是烂泥扶不上墙,这也是如今明国官军为何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
友军如此强悍,在这样铁血冷酷到令人不可仰视的军队面前,这些家丁群早就蠢蠢欲动,一门的心思想要投入其中,好让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条好汉。
如果自己有幸能成为其中一员,在这样的铁军中,前后左右都是可以以生死相托付的同袍,这些家丁自问,就算自己,哪怕自己平时胆小如鼠,那战斗一起来也是疯如猛虎!
可惜,有动这些心眼的人到处问,却都是得到一个答案,想成为汉家军的正规士兵还得等于望大人的后期招兵计划,想当兵,就得先去乐亭新兵营集训,从新兵做起,万万没有让你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和尚加塞的道理。
况且,你们这些散兵游勇,就算到了乐亭,也没有参军的资格,因为在汉家军里,首批招募的兵丁对象无不是于大人帐下正规编制的军户中选拔。
你们这些外来的人,首先第一个要取得汉家军吏书司的集体军户身份,就此还不够,人人还得娶妻安家落户,不然就你一个光杆,想当兵,还真是困难到天了!···
他们在说啥子?不就是当个兵么?在这个乱世上,哪个地方武将不是期盼自己帐下的人马是越多越好?友军这样的做派,难道这个当兵的困难就如文人的入京赶考?
听他们的口气,能当上兵,不啻于人生四大喜的文人的金榜题名了?
汉家军里面这个世道,他们简直越听越糊涂了!
在这些家丁的眼中,友军军中的各级军官平时看起来是那么的威风凛凛,威权是那么霸道,不就招点新人手进去吗?他们这些当官的就没有想过要培养自己的心腹家丁?
这些友军军官的权利看起来是如此巨大,地位在军中是如此尊崇,他们一呼百应的,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到?
还有,友军这次伤亡如此惨重,他们不正缺少人马,有我们这样精悍的战士自愿参军,他们居然还不要?
要知道,像自己这样一些拥有强悍个人武艺的家丁,放在大明各处,是处处有人抢着要哇!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这些家丁们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在触景生情中,这些家丁群艳羡的看着友军的上下齐心,看着友军的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虽然友军现在人数已然是区区三千多来数,不过,一股看不到却是感觉得到的“铁血”气氛一直笼罩在漳水上空。
于望将军的兵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现在友军人数虽然少,这些家丁还是心中笃定,哪怕是清军再像以前一样发起大规模进攻,最后肯定还是讨不了好!
有这样的友军作为靠山,当真是心里稳妥放心无比啊!
“于望将军的兵当真个个是好兵!个个都是真爷们!真汉子!”
随着简单的临时哀悼仪式结束,汉家军的各级官兵又开始忙碌起其他事情来。
这些家丁群却是没有散去,纷纷议论起来。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