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香蕉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日月> 第二七六章 己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七六章 己方(1 / 2)

“轰隆隆!”

“轰隆隆···!!”

头日一场大战后,漳水河畔,多尔衮终于率领满清所有主力战兵赶到,在翌日的天色刚蒙蒙亮中,只见原野上无数铁骑涌来,大地震动。

随着漫天马蹄声音越来越近,站在最后方。寨盘望楼上的于望等人在观察敌阵,人们只觉雷鸣似的轰响在耳边震动不停,无数战马群的铁蹄击打冻的坚硬的地面下,发出沉闷的共振声响和火炮的轰鸣的威力不遑多让,这让整座营寨似乎都在隐隐颤动。

众人彼此相顾,都面色各异,虽然知道鞑子要倾巢而来,但到底两三万的人马和十万相比,这气势简直是天上地下。

只见海洋似的满清旗号延伸在旷野上,看他们衣甲服饰,各色各样,各路满清的鞑子终于全部到齐。

清兵主力虽然刚到,但是却一刻没有歇息,只见阵地前的各旗鞑子奔走不息,看他们骑军洪流中,还不时分出一股股的骑兵前来明军阵地前查看阵势。

这些新到的清骑个个看来声势极盛,他们股股的几百人马在阵地前纵横试探,这些清兵新锐士气如虎,狂呼怪叫,甚嚣尘上。然而···,他们种种营造出来的威势相比他们后部那庞大的骑兵洪流,却是那么渺小。

望楼里,虎大威和杨国柱脸色难看,因为除了这些漫天遍野的骑兵,他们更看到远处,清军同样有着庞大之极的步军杂役,押运黑压压的器械辎重前来。

清军如此铁流,如此集万钧之势,虎大威甚至不假思索的吼叫起来:“快!快!快!放炮示警,五烽五炮,请求援军!”

在虎大威的心中,他习惯性的认为,此刻最要紧的是要“砰砰···”的打响号炮,烧起烽烟,在示警大明各地的守军同时,也期盼地方明军能派出悍不畏死的夜不收来探查情报,如果有那么万一的希望,能求得一丝的援军也是缴天之幸。

虎大威此刻最迫切的就是希望听到听到五声凌厉的号炮炮响,随即就是五道笔直的烽烟往天空高高升起。

明军战制中,贼寇万人以上,须得用五烽五炮代表,虽然目前蚁聚的清军超过十万,不过这己经是明军传递号炮烽烟的最高极限了。

昨天一场大战,友军杀阵凌厉,清兵先锋被打的灰头土脸,那个时候,自己看着友军建功立业,羡慕的眼睛都红的滴血,随即连带自己也蠢蠢欲动。

可是现在,他又后悔了,为何昨晚这么有真么好的机会撤走,于望却是坚守不退,只是忙着调度兵力构筑防线,自己居然鬼迷了心窍,也想着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捞点油水?

可是看着目前清军这种威势,己方才几千人马,在清军的合围之下危如累卵,能不能立功已经是其次,关键的是,大战之下,自己能不能留一条老命才是最要紧的。

汉家军所有处于防线值守的官兵都是满脸肃然,如果说新兵在首上战场后往往有胆怯心惊的情况,但是几次大战下来,汉家军已经完全不是初出茅庐,个个都可以说的上是合格的老兵。

对于鞑子的挑衅,这些官兵不动如山,上面军令未下,自己当然是不能妄动。要知道,军法森严,在各级配置的军法官虎视眈眈,他们手中的权利可不是吃素的。

甚至,为了鼓舞士气,一些前线的基层军官有的还眉飞色舞,在那里嘻嘻哈哈的谈笑。

不光是普通的官兵如此,还有一些零散配置在阵地的情报局特工也在自己的岗位上高谈阔论。一个特工队正指挥官蒙古人阿拉坦仓也是满脸激动,他身上的箭囊里箭只装的满满的,身上盔甲也都蒙着厚厚的尘土污垢,他正在擦拭他的长刀,擦刀布虽然肮脏不堪,但是他手里那苗刀却是锋利闪耀的刺眼。

“留守在训练营的那些教官可没咱们的福气了,将军大人把这些教官看的金贵,一点都不让他们涉及险地,可是,不出来,哪有这样的大仗打?咱们此次出征,哪个弟兄都不痛痛快快的几次痛杀鞑子?说不准,咱回去以后,由于军功丰厚,被提拔了官衔,以后和那些教官从此平起平坐也不一定!”

阿拉坦仓他这边说着流利的汉语,身边几位队正职衔的汉族队友都跟着笑。汉家军的特工兵源驳杂,在于望的指令下,在北地是大力收罗有才干的,落魄的战士。只要这些人心向中华,认同中华文化,勇于捍卫汉家,那么不论出身。

阿拉坦仓是蒙古人,出身草原的性子本就张扬,他早年受惯了部落里生活的凄苦,这也培养出了他能骑马善战。再说出身大草原的家伙大都也不是什么老实人物,对待时刻你死我活的战事态度和普通出身农耕的明国官军自然不同。

其实关外大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也不全对关内充满敌意,只不过他们迫于艰难的生计,只是执行物竞天择的丛林规则而已。

很多蒙古部落从来就是风吹两面倒,哪边得利,哪边有更大的好处,就向那边靠拢。

这种游牧民族的天性就是服从强权,历代一来,从汉武帝的匈奴年代开始,直到唐朝的突厥,内附的游牧部落一直都不少,而且对此,汉家王朝对于这些做出投诚表率的部落更是大加优渥,待遇丰厚。

既然在关内能享受荣华富贵,何必拼个你死我活?蒙古人都很现实,在明朝期间内附的边地蒙古小部落也不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