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平的最后几日里,等到军议已定,杨嗣昌等三人便纷纷下令划到自己帐下的部队一路开拔。
期间,不提那些划到高太监帐下的武将们纷纷暗暗大喜,而在卢督师帐下的官军是一片残云愁雾。
也是,这些官军在卢督师的军令下千里入卫,一腔热血来报国,得到却是这个结果。官军一划拉二划拉的,兵少也就罢了,这个高太监还死死卡住了粮草的供给,这叫宣大、山西官军又如何去打仗?
于望曾经私底下去拜见卢督师,咬牙表示要决意誓死追随督师,率全军归附卢督师帐下,恳请允许。哪知却是被卢象升一顿痛骂,他循循教导曰:身为朝廷武将,一定要忠义!如果有报国之心,不论在哪个编制序列都可以好好杀敌!···要知道,于望手中的官军乃是朝廷的官军,不是个人的私兵!如果于望这样不听朝廷调遣,私自调动部队,私自拜山头,这是军阀武将的表现,莫非国朝的大唐藩镇之祸要从于望头上开始?这是万万不能容许的!
卢督师断然拒绝后,又是恨铁不成钢的严厉表示:卢某手中有尚方宝剑尚未见血,于望果真胆大妄为,不妨第一个从于望头上用起!
如此,于望也无声的长叹,黯然的铩羽而归。
而对于军中的粮草,始终是卢督师的心腹大疾。他自从在京师回来后,每日一上疏,十万火急的恳请皇帝,自宣大、山西兵马入卫以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期间大军云集,火速请领粮草、请领弹药、请领军饷。
那弹药、军饷也就罢了,眼下全军官兵鏖战在即,底下军士没人提薪饷的事,甚至也有不少忠贞之士已经准备殉国在战场上,朝廷却拖欠着他们那每日少得可怜的伙食,作长官的却于心不忍。
后勤乃军队的命脉,饿着肚子的官兵就算报国有心,战场上也是杀敌无力,终难持久,此尽人皆知之理。
卢象升所不知道的是,他每日上的疏,根本就被杨嗣昌和高起潜扣押在内阁,崇祯皇帝是一眼都没有看到。
而卢象升先前派出的各路人马去地方筹集粮草,又遭到了地方官绅大户的强烈反对,都是两手空空的回来。没有粮草便不能稳定军心,何况时间拖得越久,饥饿的官军也将经不起清兵一击。
对此,眼看自己部队开拔在即,于望又是咬牙下令送了一千石的粮食到卢督师帐中,如此一来,自己军中的粮草马上就吃紧,堪堪也就能顶个十来天。而这一千石粮食,对于卢督师来言,却是救命稻草。
粮草送出去后,于望也不等卢督师会有什么反应,是头也不回的命令大军就地开拔,前往京师城德胜门郊外指定驻地。
在部队行军的途中,于望属下的夜不收又捕获几个疑似为清军奸细的汉人。因为满清一向善于用汉人中的奸细猾民供其驱使,但是还没有等用大刑,这几个“奸细”就全都招了。
原来这几个所谓的奸细不是别的人,正是大同总兵王朴的心腹。
话说大同总兵王朴越在昌平呆下来,越发觉自己的前景不妙,随着事态的发展,眼睁睁的就要看着自己大祸临头了?在卢督师帐下,这么点人马,又如何和鞑子拼?可最要命的,哪怕兵马再少,卢督师肯定是要率军和鞑子兵决战的!
所以,王朴一定要找到一个计策,好让自己脱离这个危险的局面。于是他紧急召唤了随军的师爷计议对策。
这个师爷来自绍兴,姓叶,长着一双典型的细眼和稀疏鼠须。在以往的军政事务中,这个滑不留手的师爷精通官场各种关节和潜规则,一向是为王朴排忧解难的军师。
汉家北宋开国时有宰相赵普,此人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叶师爷附庸风雅,整日价的捧着一本三国研究,自己吹嘘是:“一部三国平天下!”。
可还别真说,这个叶师爷被命出策的时候,那小眼睛一转,一拍脑门,就甩出了一个主意。
话说,三国赤壁之战的时候,诸葛亮、庞统、周瑜这三个一时之俊杰联手算计曹操,一串的连环计,准备一把火把老曹的军队烧的一干二净。
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天下,聚集北地雄兵几十万,帐下又是数不尽的精兵强将,当真是顺风船坐惯了的,打遍天下无敌手哇!眼看横扫江南在即,老曹飘飘然起来,甚至提前命令建筑铜雀台,以便收容江南国色天娇“二乔”。
是的,老曹的毛病有很多,比如多疑,善谋,冷酷等等诸之类的,其中最大的毛病不可不提的就是“好/人妻”。
在一片文臣武将的吹嘘中,热捧中,曹营上上下下都迷了眼,只有一个人看出了危机,没错,那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为了摆脱这将面临的杀身之祸,徐庶用出了一个计谋,就是派人在军营中造谣,说是西凉马腾、韩遂造反,杀奔许昌,曹操闻讯心慌慌之际,徐庶当即向曹操请命,自愿镇守后方,老曹大喜,命其领三千兵马,以臧霸为先锋,星夜离开赤壁。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