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香蕉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日月> 第二一六章 点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一六章 点将(1 / 2)

十月初六,汉家军驻扎昌平城外已经两日,于望没有听闻卢督师从京师回转,但是各路援兵倒是陆陆续续的前来报到的有不少。

此时,不仅后续有山/西、大/同的兵马到来,就是京畿附近的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山海关总兵马科等人也率兵云集于此。

一时间,昌平城外旌旗遍布,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都是军中营帐,各路入援的官兵扎下的营盘无边无际,似乎有看不到尽头的感觉。

都说人多胆子壮,大军云集,本来对于抗击鞑虏,士气低落的各路官军的胆子也肥了起来,纷纷为自己打气、嚎叫道:如今“十万大军”囤集,清兵不来则已,一来必定给与当头痛击!

随着众说纷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谣言”到处飞快流传。但是于望怎么听闻都有股色厉内茬的味道,昌平现在到底有没有“十万大军”先不去管它,这些消息里面似乎隐藏着一个意思:清兵大爷,清兵爷爷!咱昌平现在有这么多官军,你们就行行好,别的地方,你们大可去得,这昌平,您老人家还是不要来了罢!

不然为什么说清兵“不来则已”呢?既然有如此雄军聚集,想给鞑子痛击,好办,出去追击啊!何必等鞑子上门呢?

况且,于望在昌平左等右等,朝廷诏令中的“关宁军”,到目前为止,是连个影子都没有看到。据于望手中的情报,这关宁军倒不是没有入卫,军队是来了,不过,他们兵分二部,分别驻扎在宛平和卢沟桥地带。

关宁军为何不到昌平报到?这其中出了什么变故,是谁人也不知道。

既然友军云集,这么大的场面,在于望眼里可谓是空前盛况,当得仔细观摩。于是于望这两日除了安排下执勤、操练的日常任务后,就是率领一众将官出去到处观察各处援兵的扎营情况。

然而在汉家军众将官的眼里,这些各处援兵扎营的太没有序列了,他们各自为阵不说,扎营也是扎堆。一个营地紧挨着一个营地,似乎这样就有安全感。

尤其是靠近后方的地盘,哪怕是土地干涸,没有水源,完全不适合扎营的地带,那些主将也是抢破了头,有几次友军为此险些大打出手,原因很简单,让别的友军顶在前面啊!

其中,汉家军驻扎的地带,也有友军试图前来抱团取暖,然而,于望岂能容忍这些乱糟糟的友军前来祸害?他明确的告知友军,在汉家军附近三里地带,必须保持空旷,必须有运兵快捷的通道,必须要有军阵厮杀能展开的地盘,所以,对于友军的前来“好意”,还请回!

在几次驱逐“向我靠拢”的友军后,顿时汉家军在这些友军中成为了异类。看着昌平城东,就汉家军几千人马“孤悬”在大军之外,不仅各地援兵主将侧目,就是那些普通官军也是纷纷幸灾乐祸,纷纷道:枪打出头鸟,这个于望,不过区区游击,居然架子如此大?也太他/娘/的不知好歹了!也好,真等鞑子兵来了后,死的第一个就是他!到时候,爷爷有的是时间看热闹哇!

看着云集入援的各主将纷纷各自为政,各自既靠拢友军又戒备友军的作态,根本没有统一有效的指挥系统。城外那大片大片的军营连绵数里,旗号纷杂,根本无左右前后营阵之分,难以分辨某营某部,更不要说有什么中军大营之分了。

如此乌合之众,一旦鞑子进击,一旦官军崩盘,这么蚁聚在一堆,现在他们看起来是安全,但是到了逃命的时候,都挤在一堆,又有多少人能跑的了?

看着重重乱象,汉家军各级将领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于望默然,对此只是说了一句话:“求人不如求己!”

如此,在观望了两天后,于望再也没有兴趣出去巡查,只是紧锣密鼓的安排营兵轮流出营操练。汉家军如此动作,又引起了附近前来入援的各地友军的怨声载道。因为目前没有什么战事,这些入援的友军为了节省体力,普遍是日上高杆也是在营里卧睡不起,而汉家军的军士们,则是一大早就起来,列阵在营房外面操练。

其操练时的杀声震天,其骑兵的来回纵横奔腾,不是扰人清梦么?这些友军各自值守营房的哨兵除了懒洋洋的向汉家军方向观望一下,就再无动静。而酣睡在营房内的官军无不是破口大骂。

和汉家军一直保持充足的吃食供应不同。这些友军入援,接到调兵令后,本来就没有携带什么粮草,而且在自家老巢,说实在话的,也没有什么粮草可带。他们都是一路撒腿狂奔,都指望着到了驻地,朝廷能下拨来粮草。

除了宣大的官军这两年日子稍微好过了一点,大明其他各地的官军历来是穷迫惯了的。因为朝廷每年下拨一点的那可怜巴巴的粮草,还没有分到普通官兵手里,就被各级官吏侵吞一空,而地方卫所又是屯田无所获,所以绝大多数地方军队都是靠着典卖军器或是“哗变勒索”地方官府硬顶着。

宣大总督卢象升前年刚到宣大的时候,就发现了朝廷地方官军的惨状,其军队每天只能开一次伙,士兵们饿的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在阅兵场上有人在寒风中僵硬坠马,军人们跪在地上恳求朝廷发饷,军阵操练途中,不时有虚弱的士兵被铳炮和铠甲压垮。

而不管怎么样,只要战事一起,出征的将士都感觉到了有了奔头。因为只要打仗了,朝廷再怎么吝啬,多少要拨粮草下来。就算没有下拨粮草,作为客军已经没有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顾忌,到时候,只要一个人登高一呼,劫掠地方百姓就成为必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