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香蕉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日月> 第二零六章 八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零六章 八月(1 / 2)

在朝廷邸报的一片歌功颂德中,今年的国朝形式似乎是一片大好。

除了李自成还到处流窜于陕西境内,苦苦求活外,张献忠一见处境艰难,却是使出农民军屡试不爽的诈降计谋。为什么说是屡试不爽呢?

在崇祯七年,陈奇瑜擢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进驰均州,调集诸将围击各路起义军。之后在他的运筹之下,朝廷官军又把流寇主力围堵在陕西南部一个叫车厢峡的地方,里面就有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

当时朝廷全歼流寇的机会又一次出现了,形势是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车厢峡长40里,四面绝壁。当时流寇一逃窜入峡口,即遭到朝廷地方武装的袭击,或垒石断路,或投石飞击,或纵火烧林,农民起义军损伤严重。当时正逢雨季,农民起义军处境困难,弩解刀蚀,衣甲浸,马蹄穿,人饥马乏,伤亡过半。如果陈奇瑜能坚定合兵进击,可望全歼。

就在这绝望之际,流寇的各路头领又使出了他们屡试不爽的伎俩,诈降,因为这先例多多,当年杨嗣昌的老爹杨鹤在剿陕西诸流匪时,那些贼寇一旦扛不住了,还不是赶紧诈降,朝廷总是宽大处理,还不是屁事没有?

于是他们赶紧凑钱,想收买陈奇瑜,但被拒绝了。陈奇瑜没有接受贿赂,也没有接受投降,但他手下诸多的文武大员却都收了钱,整天在他面前游说,陈奇瑜有些犹豫不决了,最后没有坚持住,终于同意受降。

说来,汉家历代政权都讲究仁义,儒家有着自己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动不动就说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杀戮太多乃为失德不详之大忌”,做高官的,哪个不爱惜自己名声?混个爱民如子的道德标兵不好吗?于是在朝廷历次剿匪成功后,一般采取的政策都是招抚。崇祯帝甚至屡次下诏曰:“贼寇亦朕之子民也!”

崇祯帝这话的意思是,只要你们这些揭竿起来暴乱的暴民,现在老老实实地背着锄头犁耙去种地,那么我还是一视同仁,你们还是我大明的良民,至于以往你们烧杀抢掠,既往不咎,甚至朝廷在粮草艰难之下,还要挤出“安抚金”来安排贼寇的安置。

期间,大明朝廷这种或剿或抚的政策,来回总是摇摆不定。这在后世颇引诟病,认为当时明朝明明几次都可以把贼寇消灭殆尽,最后偏偏就是大错就此铸成!

在于望的眼里,这纯属马后炮,事后诸葛亮,人人都会,谁不会大放厥词?历史上如果有那么多如果,那么历史还是历史吗?

其实朝廷这种政策自然是没有错,这些贼寇可以到处屠杀抢掠,视百姓为猪羊,难道朝廷也能跟着效法?搞场大屠杀?还要不要民心了?那些活不下去或者被裹胁的普通“流寇”自然是要安抚的。但是其中对于那些惯匪却又要区分对待。

对于这点,大明朝一直没有做好,历次招抚,不说那些贼首一个不杀,各地那些地方大臣反而在贼寇的重金贿赂下,纷纷还委以贼首官职,还美名其曰:“不能失信于民”。对于这些历来过惯了“神仙日子”的贼首们,他们难道个个都是真心的从此“金盆洗手”,乖乖的做个良民?

听听张献忠的代表性话语就很清楚了:“我就是要做个贼!”

所以车箱峡那次,贼寇侥幸混出死地,就完全不接受朝廷管制了,他们把五十多个安抚官杀了个精光,然后攻占州县,关中一带又大为震动。

自从于望莫名穿到这个时代,随着自己的慢慢发家,这几年更是仔细研究朝廷的各种政策。在他眼里,以后和流匪交手是必不可免,所以这如何剿匪又如何安定地方,更是重大课题。

幸好,来自后世的他,资讯尤其丰富,有些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后世历史中,有个抗日名将不得不提,那就是“小诸葛”白崇禧。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的抗战,为中华民族做出了最伟大的功勋同时也是付出最惨重牺牲的地方人民有两个,一个是四/川,一个是广/西。

所以,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一提到“川兵”或者是“桂兵”,于望总是肃然起敬!白崇禧出身桂系,当年他在广/西军阀陆荣廷手下当连长的时候,陆荣廷是大肆收编境内土匪以用来壮大实力。

其中一次,白崇禧就收编了二百个土匪。他采取的对策是,仔细摸底情况,对于其中一百二十个普通随大流的土匪宽大,但是对于其中的“积年老匪,匪首”甄别出八十人。对着这种匪性不改的惯匪,他是上报要求处死。

而本来就是土匪出身的陆荣廷又如何舍得?越是这种惯匪,在他眼里就是越有战斗力,既然收编了,自然就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又如何能杀?于是他下令不许!

白崇禧哪管这套?来个先斩后奏,最后陆荣廷也是无可奈何。后期随着白崇禧的逐步发达,他对于这些土匪的整编始终是铁腕甄别肃清,造成了他一手打造的桂系军队战斗力格外强悍,也造成了广/西狼兵的美名天下扬。

历史也证明,他所率领的桂军,也成为了当时国/民d军队中的奇葩。在其二十多年的征战中,不论是北伐战争,还是军阀混战,始终打不烂,拖不垮。其后广西的军队在抗击日军时,与友军合作,多场大战,屡有胜果,其桂军的勇猛,也让日军佩服不已,因为桂军在作战时勇猛得如野人拼命,阵地上战至最后一人时,仍能坚决拼刺刀顽抗,直到被打死,反抗才停止。由此,当时日本人评价说桂军是中国军队中唯一有武士道精神的军队。

所以每当日本军队在进攻时候,发现对面中国军队中出现钢盔黄衣、穿着草鞋的部队时,无不胆战心惊。后来日军居然打出了:“欲平支/那、先灭广西”的口号,桂军的威力在此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刘伯承元帅有“战神”的美誉,而白崇禧在抗日救亡的战争中也表现不俗,当时日本人就称“白崇禧”之为战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