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香蕉小说网>历史军事>汉家日月> 第一六六章 意外的礼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六章 意外的礼物(1 / 2)

京师,紫禁城内位于外围北面有一排红墙绿瓦的房子,房子很不起眼,它的前方是御花园万岁山,后侧是针织局,左边尚衣监,右边是钟鼓司,这排房子夹杂在内宫诸多司局之中,显得非常低调朴实,然而它却有一个令大明文臣武将莫不敬畏的名字——它叫“司礼监”。

按大明宦官体制,内廷二十四衙门是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其十二监分为: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所有衙门中,司礼监当仁不让的执牛耳,号令所有宦官事务,实实在在处于“第一署”的地位。其司礼监总管大太监为所有宦官的首领,为整个宦官系统中最高的权力机构。司礼监设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数人,负责皇帝的公文处理,是相当于后世秘书的职权单位。

汉家历史上,宦官干政造成极大危害的事情数也数不清,有鉴于此,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下诏规范、限制宦官的行为。他曾对侍臣言道:“此曹止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委任,毋令过多。”此外他还定下规矩,“内侍毋许识字”。

后期朱元璋更是下令铸造铁牌,置与宫门中,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同时又下诏给外廷各部门“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

老朱的想法是好的,起的头也是好的,奈何他的后代子孙不肖,从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的朱棣开始就大肆派遣宦官担任出使、监军、巡边的任务。此后宦官的权势越来越大,而二十四衙门也成为显赫熏天的权力机构。

而历代司礼监出的名太监也不少,如:王振,刘瑾,魏忠贤。他们叱咤中华,威权自专,甚至敢于皇帝号称万岁,而自己号称九千岁。

这日,京师紫禁城之中的司礼监,忙碌了半天的秉笔太监们聚集在一间偏厢房之中,休憩小会儿,同时喝茶吃些点心。

司礼监秉笔太监已经是宦官的最高层,自然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御膳房更是全力奉承。说句难听点的,皇爷吃不到的东西,他们都能吃上,皇爷拿不到的东西,他们都能伸手,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王承恩此时正在那里品着茶水,小口吃着精细的点心,说来他对这些口腹之欲其实也没有什么兴趣。为了减少崇祯皇爷的案牍之精力,他还在仔细考虑着一个白天内阁递过来的条陈,看着王承恩若有所思,其他几个秉笔太监大气不敢喘,只是闭目假寐。

不久,屋外一名小宦官轻手轻脚的走进来,先冲着各位秉笔太监打千施礼,然后凑到王承恩耳边,低声说话,同时递上了一封密信。登时周围几名秉笔太监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了过来。

在这个小屋里的每个大太监都是具有大权大责的角色,能爬到这个位置的人都不简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王承恩又是作为其中之首,因此他们对王承恩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的关心,平时王承恩的只言片语,一点眼神,他们都要揣摩半天。

王承恩显然也知道同僚的这种心态,他不动声色,打开信封,展开信笺详细的阅读,才看了几行字,他就忍不住冷哼一声。王承恩作为崇祯皇帝身边第一亲信大太监,换个别人早就尾巴翘上天了,从此不可一世,滥施淫威。但偏偏他的为人平时又是极为中正平和,对于同僚也极为照顾,可以说的上是太监中的异数。

此刻,王承恩手里却是华驰书发出的密报到达了。按东厂制度,当番役们侦缉到任何事件后,都要写一个奏章回复厂署,交给厂公心腹,然后上奏皇帝。这些密奏不通过任何正当渠道,而是直接通过秘密渠道送达厂署进递皇帝手中;即便是半夜三更,东华门关闭,也可以从门缝中塞进去,里面随时都有专门的内侍接应;内侍接到门缝的递进奏本,不许有一时半刻的耽搁,立即秘密的呈上。

东厂这种折子又叫东厂密封,一切奏本都可免了任何关口和手续,直接送达皇帝手中。这可真是直接通天,谁都无法相比。当然了,不管什么情报首先都要经过上面大太监们手中过一遍,至于有的情报该不该上报,崇祯皇帝能不能看到所需要看到的,那么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到王承恩面露不愉,自从他在司礼监当差以来,同僚们很少看到他有这么生气的模样,于是都是放下手中地事物,开口询问。王承恩抖着信纸说道:

“好哇!锦衣卫当真是狗改不了!···又在底下做些阴私事!圣上夙夜忧劳,总是盼着外廷能多多出一些为国为民的忠臣良将,咱家也是苦心留意,好不容易才发现了一个忠良世家子弟,他对着朝廷可谓忠心耿耿,对外杀敌更是舍生忘死!都说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天下太平,此等好苗子,在皇爷心里也是挂了号的!不知道为何却被蓟州缇骑盯上,张口就是要五万两银子的孝敬,还口口声声说是圣上吩咐,真是混账东西!若不是东厂那里早已经安排了坐探,咱家还真是不知道这件事。”

边上的秉笔太监们聚精会神的听着王承恩的述说,本来有些人还吃着点心,都是轻笑,显然是不把这事看得如何严重,因为这锦衣卫敲诈勒索还不是家常便饭?要说他们平时奉公守法,执法如山,岂不是比立牌坊更为可笑?

但是,王承恩的口气越来越不对,尤其听到这个于望是圣上留意的人物,个个都严肃起来,就有人说道:

“王公公,蓟州锦衣卫那里派驻的不过是个小小的千户,着人拿了就是,何必这么生气?”

“这等蝼蚁般的角色,当真是好胆!咬人也不先摸摸底?亏得他们还自称是锦衣卫!白瞎了那身皮!”

“咱家在锦衣卫都指挥使那边打个招呼,随手就捏死这班不知死活的东西!咱们也得抬举下那于望,咱们为圣上办差,王公公您照拂的自家人要是在外面受了折损,咱们自己丢了脸面,也是皇家的脸面不是?”

这些人不过是轻描淡写的议论几句,就已经是决定了下面人的生死前途。虽然锦衣卫在外廷呼风唤雨,淫威熏天,可在秉笔太监眼中也确实是“蝼蚁”一般的人物。······

都说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蓟州锦衣卫千户所马千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面临的命运,这天他正在官厅接待一行来自乐亭的人。

话说大明锦衣卫和各地镇守太监,都是一丘之貉,每去某地驻守,必然要打听此地有多少富贵人家,要是没有背景依仗的,随便罗织些罪名,破家取财,是赚钱最快地手段。这个马千户驻守蓟州也近两年了,锦衣卫缇骑一出,谁人不惧?谁人不奉承?如此他在蓟州从来就是嚣张跋扈,颐指气使,也算是做了两年的土皇帝。

这临近年关,马千户听说乐亭有人前来拜访,可谓是大喜,无他,凡是来拜访的客人,谁会空手而来?自然孝敬是免不了的。

虽然锦衣卫派驻地方,但由于属于禁卫体系,这地方上的官员级别再高,哪怕是两省总督也管不到他。锦衣卫,分为南北两镇抚司,其“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而“南镇抚司”则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天子亲卫么,也只有自己的监察部门才有权管辖。

这个马千户可谓也是官场达人,看着这年关将近,早早就派人送了三万两白银进京孝敬,大明官场就是如此了,应该上贡的银子及时交上去,就可以稳稳当当的坐在这个位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