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如烟脸色一黯,自己出道以来,琴棋书画无不擅通,既会做诗,又乐道大成,名动公卿之下,江南等闲的富商巨贾要见她一面也不可得。
想不到头次吃了闭门羹,却是在北地一青年武将之下,现在的她心中五味杂陈,什么滋味都有。
她那秀眉淡淡的蹙着,在她细致的脸蛋上扫出浅浅的忧虑,让她原本清美得出奇的容貌更添了一份让人惊魂动魄的心动。
古有西施捧心,今有如烟蹙眉,于望心里大呼救命。秦如烟落落寡欢,又接着柔声道:“将军乃当世豪杰也,小女子乃风尘中人,······这原本也是应该的,是小女子妄求了。”
饶是于望也是不知所措,急忙安慰道:“不是!不是!又岂是这个道理?风尘中人又怎么了?确实就是本人粗鄙,对乐道一窍不通,实在不是不想教,而是无所教也!这个······,如烟姑娘万万不可误会!”
似乎看到于望确实语出至诚,秦如烟展颜笑道:“既然将军不愿,如此小女子不敢强求。那么,如烟自请为将军献上一曲忠敏公稼轩先生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敬请举偏补弊,小女子不胜感激!”
看到如烟笑意露出,登时天地回春,于望心头松了口气,连连笑道:“不敢当如烟大家的抬爱,我哪来的才气寻弊索瑕?姑娘说笑了,我洗耳恭听就是!”
“将军当真是谦逊!小女子在真人面前,如何敢当大家之称?不是贻笑大方吗?”秦如烟抿嘴一笑道:“此为军阵之曲,当得琵琶演奏,只是小女子惯处江南,这杀伐之曲却是荒疏,请将军莫怪!”
于望笑道:“不用客气,就算姑娘弹错了,兄弟我也是不知道的,此乃千真万确也!”
“如此,妾身就献丑了!”秦如烟微微一笑,横了于望一眼,款款起身,到达场中后,轻声吩咐下人安置乐器座椅。
于望登时会省,面对如此佳人,虽然是口顺,毕竟失了常态,自己居然和如烟姑娘兄弟相称?太荒唐了,就犹如早年刘巡检酒后和自己兄弟相称一样,离谱!
但是随着于望的口误,秦如烟向来在外一直不卑不吭的自称小女子,此时却改了自称为妾身,其中一股异样难言的气息蔓延开来。
不过经秦如烟报上了要唱的曲名,于望心中也是松了口气,辛弃疾号称词中之龙,笔锋向来豪放,历史上和苏轼并称“苏辛”,是个和苏东坡平起平坐的人物,他的大作于望又如何不知?
这样一来,知道了如烟要唱什么,也不至于“呆鸭听天雷——懵懵懂懂”,于望已经做好了准备,如烟大家的表演不用说是非同小可,当得仔细聆听。
秦如烟在场中款款坐定,半抱琵琶,说道:“诸位大人,军阵之曲,江南所之不喜也,如此,小女子技艺荒疏,还请莫怪。”
顿时,场中乡绅纷纷叫嚷道:“如烟大家实在是客气,今日有了如烟大家到场献艺,乃是我辈三辈子修来的福气,何人又敢在鸡蛋里面找骨头,哗众取宠?”
秦如烟微笑不语,当下她一调弦索,丁丁冬冬的弹了几下试音,顿时满坐宾客无不伸颈,注目,寂然,无敢哗者。
“叮叮叮······”随着秦如烟的玉指抡动,琵琶声响了起来,在场众人只听到起始曲调柔媚宛转,琵琶声缓缓荡漾,犹似微风起处,荷塘水波轻响。
来了!于望精神一震,虽然他对音乐是一窍不通,但是还是懂的欣赏的,只是觉得这乐声悦耳无比,并且由缓到急,琵琶声渐渐急了起来。
此时天地都静了下来,仿佛都在侧耳倾听,在场只听到琵琶声一轮一轮的越来越急,越来越散乱,越来越激昂。
秦如烟不愧是乐道大家,此时她演奏的是模拟官军“列营”序引,只听音乐由散渐快,她手法众多复合,又是紧密的交替转换,虽使音乐增加了不稳定性,却更加表现了官军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军人呐喊的激励场面。
这种一听就让人激动的曲声尤其对了军人的胃口,于望带来的一众武将无不面色亢奋,浑身肌肉绷紧。
随着琵琶的音节由缓而急,又由急而缓,秦如烟倏的展开歌喉,只听到她那清脆婉转的歌声响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其歌声清雅,每一句都配了琵琶的韵节,时而如流水淙淙,时而如银铃丁丁,她那清亮的歌声绕着县衙后院栽植的青松盘旋,又直直的向着天外飘去,有时琵琶声甚至若有若无,缓缓流动,在场的乡绅无不听得聚精会神,有的凝神闭目,有的摇头晃脑,大伙儿只是侧耳去捕捉那丝丝绵绵,若有若无的琵琶声。
如梦如幻的歌声把在场诸人都引进了一个音乐的奇异境域里,秦如烟那婉转诱人的嗓音,透过不同的唱功腔调,呈现出某种丰富多姿,又令人难以捉摸的深沉味道,仿佛此刻人人就是那彻夜难眠,征战沙场的勇士。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歌声里,琵琶音又密集了起来,只见秦如烟半抱琵琶,一句吟唱手中一拂轮,琵琶声节奏强烈,气息急促,而且她手中“扣、抹、弹、抹”组合指法不断,阵阵奔放的乐声扑面而来。在于望听来,仿佛已经看到大批官军在聚集,在点兵,大战就在眼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秦如烟唱到此处,各种“划、排、弹、排”手法交替使出,琵琶声顿时大作,大气磅礴之下犹如银瓶炸碎,春雷惊蛰。
在场的众人仿佛都看到了,一个将军率领着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在这里,秦如烟一咏三叹,手中琵琶各种同音反复奏响,节奏紧密,时而激昂,时而呜咽,其中还交杂着刺耳的错节音调,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就是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
其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其两军决战,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金鼓齐鸣······。一切都仿佛历历在目,秦如烟那激昂的歌声和激烈的琵琶曲声让仔细听闻的众乡绅开始是激动,继而却是恐惧。
这些乡绅此刻就犹如身在战场,亲眼看到面前的血肉横飞,有些乡绅不自觉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栗,几欲先走。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