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丞相接着说道:“再者,此次听闻有外邦犯境,太子殿下二话不说,亲自挂帅,带领军队出征四方。他不顾自身安危,冲锋陷阵,只为守护我云国的疆土和百姓。如此赤胆忠心,为云国付出诸多,怎能不让人动容。”(周丞相说到动情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脸上满是对太子的心疼与敬佩 )
(此时,一位素来与太傅交好的大臣,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担忧起来:“若皇帝真听了太子的意见,太子会不会因顾及太傅的面子,放过侧妃?那我之前为侧妃求情,岂不是白费力气?”而另一位平日里与周丞相政见不合的大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心想:“周丞相这是想借太子之势,压过皇上吗?且看皇上如何应对。”)
周丞相神色愈发郑重,又向前迈了一步,说道:“陛下,臣还想提及,太子妃同样功不可没。太子妃虽身处宫廷,却心系民间百姓。听闻她凭借自身所学,为云朝百姓寻得了种植优质高产粮食的方法。在推广种植过程中,她不辞辛劳,派遣宫中可靠之人深入民间,指导百姓耕种,使得百姓不仅能够收获更多粮食,生活得以富足,更让云朝上下能和平安宁地发展。这背后,太子妃贡献了不少力量啊。”(周丞相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摇头感叹,对太子妃的作为亦是充满赞赏 )
皇帝云天听闻,微微一怔,眼中露出思索之色,手指敲击扶手的动作也随之一顿。他确实未曾深入了解过太子妃在民间还有这般作为,心中对太子妃的印象不禁又多了几分赞许。
(此言一出,朝堂上又是一阵骚动。一些大臣面露惊讶之色,显然也是头一回听闻太子妃有如此功绩。那位一直支持太子侧妃的大臣,心中有些慌乱,暗自思忖:“这太子妃竟也有这般能耐,若太子看重太子妃,那侧妃的处境岂不是更艰难了。”而一些中立的大臣,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觉得此事愈发复杂了 )
周丞相清了清嗓子,神情愈发激昂,继续说道:“要说皇家血脉,刘侧妃生了一个小皇子定然是好事,为皇室添丁,值得庆贺。但陛下,您再瞧瞧太子妃,她一胎便为我云朝诞下 5 个皇室血脉,而且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这等祥瑞之兆,实乃我云朝之福啊!想那历史上,但凡出现如此祥瑞,哪个朝代不是繁荣昌盛?太子殿下日后继承大统,再加上这几位天资聪慧的皇子辅助,定能带领云朝百姓走上繁荣昌盛之路,开创和平盛世。太子妃此举,可谓功高盖世啊!”
(周丞相话音刚落,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支持太子侧妃的大臣们,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其中一位忍不住小声嘀咕:“这可如何是好,原本以为刘侧妃生子能占尽优势,如今太子妃这般功绩,怕是要失宠了。”而那些支持太子妃的大臣,脸上则露出得意之色,交头接耳,互相庆贺。中立大臣们更是面面相觑,不知这局势又将如何发展。皇帝云天听闻,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与震撼,原本敲击扶手的手停了下来,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心中对太子妃和太子侧妃的权衡,又有了新的变化 )
(说到此处,周丞相神情愈发恳切,向前快走两步,离御座更近了些,躬身说道 ):“陛下,太子殿下与太子妃为云国如此付出,我们理当守护好他们的妻儿。但同时,也绝不能违背太子殿下的意愿呐。他对两位妃嫔想必自有考量,陛下若能征求他的意见,一来尊重太子,二来也能让决策更加周全,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事端,稳固我云国的朝堂根基啊。”
皇帝云天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他微微眯起双眼,手指敲击扶手的节奏逐渐放缓,内心权衡着利弊。他深知周丞相所言句句在理,太子与太子妃确实是云国不可多得的助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而自己对于太子侧妃和圣妃的处置,若能参考太子的想法,或许真能化解眼前的困境,让朝堂重归平静。
(片刻后,云天抬起头,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群臣,眼神中透着威严与决断,缓缓开口 ):“是啊,丞相说得极是。太子与太子妃为云国尽心尽力,其功绩有目共睹。他对家国的忠诚与担当,朕深感欣慰。此事关乎重大,确实应当征求太子的意见。”
(听到皇帝的回应,群臣中再次泛起一阵更大的波澜。支持周丞相的大臣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相互对视,眼神中传递着肯定;而那些心怀鬼胎的大臣们,脸色则变得有些难看,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则不安地挪动着脚步。那位与太傅交好的大臣,眉头紧锁,心中暗暗祈祷太子能偏向侧妃一方;而与周丞相政见不合的大臣,心中冷哼一声,暗自想着如何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局面 )
周丞相见皇帝采纳了自己的建议,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再次躬身行礼,动作干脆利落(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语气诚恳地说道 ):“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既能彰显陛下对太子的重视与信任,也能让此事的处理更加妥善,实乃我云国之幸啊。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阳光奋力冲破云层的束缚,一缕缕光线逐渐汇聚,终于完全绽放开来,金色的光芒洒满整个朝堂,将众人身上的朝服映照得熠熠生辉。皇帝云天看着群臣的反应,心中的纠结与挣扎渐渐消散,如同被这灿烂阳光驱散了阴霾,内心变得明朗起来。他深知,太傅之事牵扯甚广,太子侧妃与圣妃的处置关乎朝廷的稳定与恩义。思索片刻后,云天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在朝堂中回荡 ):“此事朕自有考量,众卿无需多言。太傅之事,朕不会轻易姑息,但也会酌情处置,以彰国法。至于太子侧妃,冷宫之事,朕亦会权衡利弊,以全皇家血脉与宫廷纲纪。朝堂之上,应以国事为重,切莫因私情而乱了朝纲。”
话音刚落,殿外的风声渐渐减弱,仿佛也感知到了朝堂上争议的平息。大臣们听出皇帝的言外之意,纷纷伏地叩首(整齐划一的动作,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陛下圣明。” 这场关于太子侧妃与圣妃的朝堂争议,暂时落下帷幕,然而,云朝的局势,却如平静湖面下暗涌的波涛,隐隐预示着更多的风云变幻。
-
香蕉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