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绮绮对曹操的评价秉持着历史唯物的观点。
她既不像《演义》中那般将曹操定义为大奸大恶之人,也不像某些没有风骨之人,一味地夸赞吹捧曹操。
袁绮绮也肯定曹操有诸多可取之处。他善于选拔人才、重用人才,在乱世中崛起,怀揣着将乱世重归统一的志向与决心,不失为大英雄的壮举。
然而,曹操的柔情,尤其是他对丁夫人的感情,却又是另一番复杂的故事。
袁绮绮虽不同情曹操,毕竟是曹操有错在先,是他的失误导致曹昂英年早逝,也因此失去了丁夫人。但正因为事情的结局无法改变,丁夫人的这个故事才更显得耐人深思、意蕴悠长。
袁绮绮自认为是理解丁夫人的。
丁夫人身为曹操的正妻,却未曾生育子女,曹昂由妾室所生,被丁夫人视如己出,倾注了一位母亲全部的心血与慈爱。
丁夫人又怎能接受,因为夫君曹操犯错而致使曹昂早早离世呢?
丁夫人无法原谅曹操,毅然决然地选择与他决裂。正因如此,袁绮绮愿意用文字去精心雕琢、刻画这样一位具有女性意识觉醒的伟大女性。
“在这个时代,丁夫人这样的女子实属罕见!”
在乱世中,女子大多柔弱,依附于男子生存,看男人的脸色过日子。
“若是换作其他女子遭遇丁夫人这般经历,一生无子无女,好不容易将倾注心血的养子抚养成人,却因丈夫的过错死于战乱,恐怕许多人会觉得丈夫依旧是天,选择忍气吞声,继续与他生活下去。哪怕余生都要仰人鼻息,年老时还要接受他人,甚至是与自己血缘关系的儿子们的怜悯,也会默默承受。”
但丁夫人却不愿低头,她宁愿回到娘家,即便曹操亲自前来苦苦哀求,好言相劝,她也要休掉这个因好色而误事的丈夫。
袁绮绮要书写这样一段内宅妇人的故事,感慨而又敬佩。
她在故事开篇便引用李清照的名句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先为丁夫人的故事渲染出一抹哀愁。
然而,在故事的结局,袁绮绮赋予了丁夫人充满希望的未来:丁夫人在娘家拥有了自己的产业,精心打理农庄,开办女子学堂,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她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勇敢地活下去,为其他女子树立了榜样。即便失去了儿子、丈夫,父亲也已年迈,失去了儒家所认为的女子的三大依靠,丁夫人依旧骄傲地、不低头地活着。
袁绮绮写到故事结尾时,不禁潸然泪下。
关于丁夫人故事的这册书,袁绮绮为其取了个颇具现代感的名字,《休夫之后,我活成了理想中的样子》,不必拘泥于古人的审美逻辑。
随后,袁绮绮请小葵将书商徐老板请到北固山,当面洽谈版权事宜。
袁绮绮说:“这一千两银子是曹丞相邀我写书的打赏金。我既然全权委托你制书售书,这打赏金自然应按照我们之前的约定与你分成。” 说着便将银子摆在面前,可徐老板却连连摆手,坚称不可。
香蕉小说网